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有效更公平

孙鸿鹤

“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文化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取得新突破”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健全,边疆特色文化将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

充足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世界上发达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基本上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左右。2019年我国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为0.45%,不足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2019年我省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为0.38%,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三分之一强。我省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必要的资金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确保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增长幅度不低于本级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逐年提高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十四五”时期确保我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到2035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即1%左右。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

健全完善的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2019年,我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为81.48%,艺术表演团体覆盖率为64.44%,艺术表演场所覆盖率为47.41%,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处于后位。我省各级政府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宜多馆合一,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青少年宫、社区学校、公园、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整合在一起建设城市文化综合体,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共建共享。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区域公共图书馆全覆盖。力争到2035年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区域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所的全覆盖。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

丰富多样的文化供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2019年,黑龙江省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为3070.94人次,每万人博物馆年参观人次为5912.32人次,每万人群众文化机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站)年服务人次为3013.33人次,每万人艺术表演团体年演出观众人次为1111.14人次,每万人艺术表演场馆年演出观众人次为363.34人次,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处于后位。我省各级政府应当指导督促公益性文化单位完善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创造条件向公众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文艺演出、陈列展览、电影放映、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阅读服务、艺术培训、互联网上网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并为公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政府应当采取税收优惠、购买服务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应当倡导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建立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机制,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达到东北地区平均水平。力争到2035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途方向。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地域广阔,边境线长。省内各市(地)、县(市、区)相对分散,乡镇农村、农场、林场、矿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层群众到省级、地市级公共文化场所,甚至到县级公共文化场所参加相关文化活动都比较困难。各级政府应当支持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推动利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络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大力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工程,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电影院等建设,运用网络和大数据等现代传播技术,彻底打破现有行政区域界限,借助“云存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分散在各地的公共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整合成数据集成信息,通过“云端”管理和服务,向全省基层群众提供无偿、快速、便捷、精准、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县级以上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电影院等建设。力争到2035年建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彻底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区域化差异问题,推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链接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