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铭华 杨志英
清明临近,文明节俭、低碳环保、安全有序的“云祭扫”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网上纪念馆、网络直播代客祭扫、时空邮箱寄一封家书等多种“云祭扫”新形式相继出现,在满足不同群体祭扫需求的同时,“云祭扫”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许。
网上纪念馆 寄托专属哀思
3月29日,在北京工作的林晓君轻触手机屏幕,简单的几步操作后,就为已故的爷爷创建了一个“网上纪念馆”,弥补今年清明期间无法赶回家乡佳木斯祭拜的遗憾。林晓君的爷爷生前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为了纪念他,林晓君将爷爷生前拍摄的一些照片以及她和家人纪念爷爷所写的文字一并放在里面。记者看到,林晓君为爷爷开设的“网上纪念馆”里,还分别设置了“爷爷一生”“爷爷作品”“纪念爷爷”等不同专题。
林晓君告诉记者,她还将“网上纪念馆”的链接发给了亲友们,让大家通过其页面中设置的送花、鞠躬等纪念内容,在网络上一起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这个云祭扫平台很好,很实用。我打算清明节当天组织家人在网上再开个家庭追思会,写上几句心里话,做些爷爷爱吃的东西,传些照片,向爷爷讲讲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家人们的生活情况。”林晓君说。
“记录一生,纪念一人。”今年,为引导广大群众文明祭扫,省民政厅、省文明办不久前开通了全省“清明云祭扫”网上服务平台。“祭祀者只要用微信关注进入‘黑龙江民政’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咨询服务’,即可进入祭扫平台。然后,点击 ‘网上纪念’菜单,进入‘创建空间’,通过上传逝者头像,填写与逝者关系,选择称谓、主题背景、音乐,填写生平介绍或思念寄语等步骤,即可完成纪念馆的搭建。”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李泰然一边向记者演示,一边解释,在“我的纪念”中可以看到个人所建的纪念馆,逝者家属可以进入其中进行献礼、追思、寄语等祭祀环节,还可分享给亲友共同参与网上祭祀活动。“截至目前,‘清明云祭扫’省级平台点击率已超过15万次。”
网上献花、诗朗诵英烈故事、网络直播祭扫活动……记者了解到,全省各地还将“清明祭英烈”活动搬到了网上,党员干部、烈士亲属、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参与。
时空邮箱 投递一封家书 守候一份记忆
“穿越时空的微光,装满温暖的思念——时空邮箱等您投递。”前几天,佳木斯市民孙鹏把自己对已故父母的深深怀念写入了家书,通过“时空邮箱”表达哀思。
记者走访了解到,临近清明节,佳木斯市四丰山公墓推出的网上“时空信箱”活动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和好评。“市民通过扫描关注‘四丰山公墓’公众号进入平台,然后点击‘时空邮箱等您投递’链接,按照提示完成填写和投递。”据佳木斯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网络“时空邮箱”,今年清明,该市各殡葬服务机构还利用闲散空间或空地设置祈福追思墙、天堂信箱、追思树等有特色的文明祭祀区域,为祭扫群众免费提供追思卡片、黄丝带等祭祀用品,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祭祀群众的需求,让殡仪服务更富温情。
“网络祭扫等措施虽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便民服务,但符合绿色文明的现代殡葬发展理念和改革方向,也是移风易俗的良好举措。我们将在流程设计、缅怀氛围上进一步完善‘云祭扫’服务,让更有‘人情味’的网络祭扫普遍被大家接受,让新兴绿色祭扫方式常态化开展下去。”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