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天价墓地

节地生态葬如何“叫好又叫座”?

据新华社4月1日电 又到一年清明时。随着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深化移风易俗,骨灰撒海、网上祭祀等新型殡葬方式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在抱怨天价墓地难以承受的同时,与“入土为安”传统观念接近的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墓地价格低廉却依然难获人们的认同,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广西南宁市民梁先生近来寻访多个公墓销售点,了解的价格也让他难以接受。“现在南宁房价大约1.4万/平方米,墓地都超过4万/平方米了。”

不修墓穴,不建石碑,将逝者骨灰葬于绿树红花之下。相比传统墓穴,以树葬、草坪葬等为代表的生态葬法不仅节地环保,且售价低廉,但在许多地方生态葬墓区卖得并不太好。

在鞍山市弘莲墓园树葬区域,成片的油松、云杉、银杏等在微风下摇曳,树木间飘荡的轻音乐让园区毫无压抑感。“埋葬一个人,种下一棵树。”弘莲墓园负责人葛继红说,从事树葬20多年来,弘莲墓园已栽种树木7万多棵,绿化荒山300余亩,“一路艰难前行,至今墓园已埋葬骨灰6000多份。”

而一些近几年才推广生态葬法的墓园则没有这么幸运。在甘肃兰州城郊一座公墓,尽管每份树葬的价格只有4000至8000元,比一旁的传统墓穴低了三分之二还多,但推出两年来只卖出了不到100份,还不到树葬区域的5%。公墓负责人洪先生无奈地说:“没办法,现在老百姓还不认这个。”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许多地方都要求每个墓园必须配备生态葬区,一些公墓从行业发展趋势考虑,也由传统墓穴向节地生态葬法转型。以辽宁鞍山市为例,目前生态葬面积占墓园总面积10%左右,“十四五”规划末期,这一比例将达30%以上;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生态葬面积已占到公墓面积的20%以上。

殡葬简办并不等于简陋,一方面,生态墓地可以建设成为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载体,以庄严肃穆而不失典雅温馨的环境,让逝者家属感受到生命回归自然。另一方面,公墓要加大符合人们文化品位和精神需求产品的供给,节地生态葬法尤其要在庄严感和仪式感上有更高标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如果该实行的政策和服务都到位,那么生态葬肯定会叫好又叫座。”

(记者王炳坤 白涌泉 黄庆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