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养鸵鸟 多元发展身价高

赵金柱(左一)在展示用鸵鸟蛋雕刻的工艺品。

赵金柱和他养殖的鸵鸟。

□文/摄 赵丹丹 本报记者 吴树江

3月31日,春雨滋润着寒地黑土,记者走进鸵鸟养殖基地,存栏830只鸵鸟正在欢快地奔跑着。展厅里,琳琅满目的鸵鸟深加工的产品中,一枚枚栩栩如生的生肖蛋雕格外醒目。

赵金柱随手拿起一枚生肖牛的蛋雕告诉记者:“将鸵鸟蛋蛋液吸出可以烹饪出美味菜肴,蛋壳可以制作工艺品。一枚鸵鸟蛋深加工后,它的经济价值增值近10倍。”

赵金柱是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庆丰分公司第五管理区的金苑鸵鸟技术综合研发有限公司鸵鸟养殖基地的主人,他介绍说,鸵鸟浑身是宝。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耐高温和耐寒冷等优点。鸵鸟的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这家东北三省唯一集鸵鸟养殖、孵化、繁育、饲料加工、屠宰、餐饮旅游等综合性科学养殖基地和鸵鸟产品加工基地,是如何把生活在热带的鸵鸟安置在寒地黑土上的?

一次偶然机会,赵金柱在广播节目中听到了关于鸵鸟养殖的信息和鸵鸟带来的经济价值。1999年,赵金柱先后来到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后更坚定了他要发展养殖的信心。

养殖鸵鸟初期,赵金柱以每只1.55万元的价格从天津购进10只成年种用鸵鸟。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鸵鸟“水土不服”,首批种鸟一只未存活。

赵金柱转变思路,将目标锁定在了小鸟与种蛋上,引进种蛋自己改良品种。2002年,赵金柱独创了“火炕孵化法”。成功掌握鸵鸟育雏技术,孵化率达到85%以上,出雏率90%。

为了让鸵鸟及早适应东北的极寒天气,在冬季饲养管理上,他选用纯绿色的发酵粉碎玉米秸秆做粗饲料,配合玉米面、豆粕和其他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研制出了适合东北高寒地区的喂养配方,创造了寒地地区养殖鸵鸟的奇迹。

随着鸵鸟孵化技术的加强,雏鸟和成鸟越来越多,赵金柱也成了“名人”。可这时他却面临着鸵鸟销路和后期发展的问题。

陪同记者采访的庆丰分公司党委副书记肖毅说,为了解决赵金柱养殖基地燃眉之急,分公司为鸵鸟基地修整了道路、路边沟渠,为基地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保障“三通”。为了解决鸵鸟的“口粮”,分公司又协调管理区为赵金柱分配了饲料地,让他种植青贮等,解决鸵鸟青粗饲料来源问题。

鸵鸟全身80%~90%都可以作为商品。它的肉、蛋、皮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赵金柱注册技术综合研发有限公司,进行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

在产品研发上,赵金柱凭借着东北及垦区区域广阔、饲料原料地近、饲养成本低,冬季气温低细菌少等诸多优势,请来高级厨师开饭庄,主打鸵鸟宴、制作手工水饺,他的鸵鸟肉速冻水饺,因为口味独特,曾创下一个月卖掉2000多公斤的纪录。

顾客的认可,庆丰分公司的支持,使他又继续在鸵鸟皮、毛和油、蛋上做文章。他将鸵鸟皮制成皮鞋、皮包,鸵鸟蛋制作成蛋雕艺术品,身价瞬间翻了近10倍。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养殖技术和天然的生长环境吸引了八方来客,年接待游客达2万多人次。

赵金柱在鸵鸟养殖的过程中,又探索出了“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身边的员工致富。形成了公司提供雏鸟和技术,职工和其他周边农户代领鸵鸟雏,等鸟雏长为成鸟时公司负责回收,雏鸟年销售量从300只增加到了800多只,仅此一项销售额就达到了50多万。

去年,赵金柱投资80万元新建了三栋超级阳光养殖大棚,有了这个暖棚,生活在寒地的鸵鸟,产蛋期提前了一个月,产量增加10%,预计年增收可达10余万元。

2017年,中国鸵鸟协会为金苑鸵鸟的养殖基地授牌“寒地鸵鸟养殖示范基地”。2020年他们的“火炕+阳光棚+运动场”寒地鸵鸟养殖技术荣获了黑龙江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竞赛成果奖。

记者在鸵鸟展厅看到一块醒目的红色牌匾“第五管理区党支部企业服务专员”,该管理区书记刘文龙说,为了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管理区党支部在农场党委的指导下,实行了“企业专员制”,设立了5名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在入驻的企业和合作社设置党员先锋岗8个,轮班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