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天堂

伊春绿色大森林。

伊春红松林。

伊春五花山。 郭俊峰摄

龙头新闻·妙赏

□马雁凌

当春风掠过小兴安岭时,当大地蹬掉厚厚的白色棉絮时,当森林里传出鸟类大合唱时,当江河喧嚣着冲破冰层时,当冰凌花从冰雪下顽强地探出鹅黄、灿烂地绽放时,当人们的步履忽然轻盈时,林区人就知道:植树造林的季节来了……

1

一个“红松的故乡”

植树造林,当这四个字划过脑海时,关于植树造林的一桩桩往事、一幅幅画面在眼前一一闪过。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在伊春林区的人从小学就开始参加植树造林,种植树苗,种植希望。初春,寂静的森林苏醒了,树头轻摆,树枝摇曳,野草哗哗响,小溪潺潺唱,造林大军抡镐挥锹,你追我赶,一幅生动的立体画卷展现在森林里。

伊春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伊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被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 “天然氧吧”。伊春获得这些美誉,得益于茂盛丰富的森林资源。

植树造林,是这个城市男女老少都参加过的义务劳动。想起植树造林,蓦然,一个朴实的男人的画面,在我眼前定格了。他抑或背着一捆捆树苗,跋涉在沉睡的山间小路上,任夜露打湿了半截裤管;抑或在林地里刨穴栽苗,填土踩实;抑或打草剪枝清理林地;抑或背着麻袋,披着月色,拖着疲惫,形单影只地下山。接连闪过的画面,是一个林区妇女踽踽独行的身影。有时,黎明时分,这个女人匆匆忙忙地独自上山,有时,夕阳西下,这个女人步履踉跄地下山。这个男人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伊春市育林功臣张迎善,那个女人就是与他一起植树造林多年的妻子燕玉萍……

2021年3月6日的一天,笔者来到了张迎善家。说起植树造林,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张迎善仿佛变了一个人。

1956年,张迎善出生在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一个工人家庭, 1975年参加工作至2011退休,他始终在乌马河经营所生产一线工作,他始终是营林工,始终植树造林。

起初,张迎善和职工们一起上班下班。渐渐地,他发现”吃大锅饭”造林成活率低,个别人造林马虎大意,有人甚至把树苗埋起来。他感到痛心不已。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1981年,张迎善向经营所领导提出承包一块林地,领导同意了。

1982年初春,山上的积雪还没有化透,张迎善就急不可耐地上山了。

春天植树造林,夏季抚育,秋天秋整地,冬天抚育伐。这些,是营林工人的植树造林的流程,是张迎善36年周而复始的工作内容。

一年四季最艰苦的当属冬天。积雪最深处一脚踩下去直接没到大腿根,俗称“蹲裆雪”。穿着厚厚的大棉袄、大棉裤、棉胶鞋、戴着棉手捂子,干活出汗,衣服帽子都挂霜了,风吹上冻,仿佛穿上了厚厚的铠甲。即使这么艰苦,他也从来没打过退堂鼓,而是一直默默坚守着他热爱的大山。年复一年,他让一片片荒山披上了绿色……

2

一座碧海宫殿

曾经去过很多城市,但是,我还是最爱伊春。伊春,是一座碧海宫殿。

我爱伊春四季分明,伊春的春夏秋冬温差很大,像极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我爱伊春微风轻抚的春天,我爱伊春早晚温差鲜明的夏天,我爱伊春硕果累累的秋天,我爱伊春滴水成冰的冬季。

我爱伊春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四季胜仙境。春天,嘉荫乌云河畔的兴安杜鹃绽放了,在山间,在河畔。乌云河潺潺流淌,倒映着一河杜鹃花,流淌一路芬芳,流淌一河绚丽。

这时,红星火山岩地质公园的杜鹃花肆意开放。这里的杜鹃花面积大、花枝稠密。花与花争艳,枝与枝相映,树与树相拥,深深浅浅的紫、浓浓淡淡的粉,组成一片浓郁绚丽的花海。颜色仿佛也能感染,这时,伊春各地的杜鹃花如同接到了信息,渐次开放。杜鹃花成为春季舞台的主角。

夏天,伊春雨水充足,红星湿地生机盎然,一颗颗圆圆的塔头从碧水里伸出,长满青草,仿佛是一个个丰满的音符。

这个季节,人们纷纷涌向五营丰林保护区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的红松举着苍翠的树枝,顶着碧绿的树冠,仿佛是远古的将士,列队守望着这片土地。野草不甘示弱,铆足了劲疯长,一片片绿茵铺展开来,伸向远方。绿色,是伊春之夏的底色。

秋天,是伊春的收获季节。秋天, 伊春神奇而绚丽。 各种树木纷纷举起枝叶,赤橙红绿青蓝紫,组成神奇而独特的五花山。美溪五道库、红星库尔滨河畔、大箐山永翠河畔、西林的山峦,被秋风吹拂之后,变幻成神秘莫测的五花山。

秋天,是伊春的盛典,五花山,是伊春秋季的盛装。

冬天,银光闪闪,洁白无瑕。大地、山峦、树木、建筑物都落上了厚厚的积雪。雪似白银,覆盖、孕育着生机。湿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塔头顶着银冠,远望,起起伏伏,如同一群小精灵,聚集在这银色的世界。

冬天,汤旺河畔的树木披着银袍,白色的雪与黑色的树干、树枝形成强烈的反差。更令人流连忘返的是红星库尔滨水库的雾凇。那些树木变成了白色,长长短短、粗细不一的枝条伸出,如同翩翩起舞的白衣仙子。红星库尔滨水库的水深不可测,有很多水域尚未结冰,露出深蓝色的水面。一条条、一块块封冻的冰层,像船只,停泊在水面上,如诗如画。

3

一块硕大的祖母绿

独到的生态环境,使伊春的名字插上了翅膀。伊春像一块硕大的祖母绿,烁烁闪光。

几年前,曾经去伊春松林风情小镇。汽车奔驰在林间公路,两旁的行道树由嫩绿浅绿深绿墨绿老绿交融在一起,组成了绿色的屏风,大自然真是无可比拟的色彩大师啊。绿色的屏风只是序幕,密林深处将是另一种风情。松林风情小镇有一泓碧水,这里还完好地保存着一片红松母树林。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东北传统民居,保留着东北民风民俗,保留着浓厚的林区地域特色:气派的四合院,木刻楞、木屋、树房。古朴、亲近自然。木刻楞屋外建有回廊,回廊镶嵌着古色古香的格子窗;人们在回廊里观星赏月,看院子里的种种风情。院子东侧,与房车遥相呼应的是错落有致的十几幢木屋。木屋室内有久违的东北火炕。一时间,恍如回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家,那一刻,对宾至如归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里,还有“树屋部落”, “树屋部落”充满悬念、充满想象。靠近“树屋部落”的路边与公路相接的是绵延几千米的木板栈道,木板栈道宛若一条缥缈的褐色缎带,连接着一个个景点,一幢幢树屋。沿着林中九曲十八弯的木板栈道前行,仿佛步入人间仙境: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芳草茂盛,溪水潺潺。密林深处,一座座小巧的古朴的木板房悬挂在树中间。这就是树屋。浪漫,神秘,仿佛童话世界。举目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树枝树叶的间隙洒下金子般的阳光。入夜,森林里万籁俱寂,月光如银,倾洒到小树屋。听蛙鸣鸟叫,看日落日出。

在松林户外风情小镇宽阔的院子里,人们尽情地享受林区特色的山珍野味,排骨炖豆角、杀猪菜、蘸酱菜、大丰收……

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进餐,还有人围着篝火,尽情地唱啊跳啊。

林区人深知:大氧吧、祖母绿,都是森林的功劳,建起这座城市,也是森林的功劳。在森林的庇护下,林区人幸福地生活。所以,林区人世世代代都很珍惜这片森林。

为了把这片森林保存下来,留给子孙,为人类造福,伊春人早早就开始了植树造林。据《伊春市志》记载:伊春是1950年开始造林的。伊春林区植树造林几乎与采伐同步。1964年前,伊春林区实行天然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为辅的更新造林方针。

在几十年的造林岁月里,伊春林区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植树模范、造林功臣。他们一辈子坚守一个单位,他们一辈子重复地做一件事:植树造林。

起初,张迎善承包了3公顷林地,经过他精心地、科学地管护,有效地提高了植树造林成活率。后来,他承包了300公顷林地,植树造林成活率达98%。他在承包的300公顷林地里,栽上了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现在,百万棵树木已然成林,凝望着那片苍翠的绿色,仿佛在倾听久远的故事。

经过伊春林区几代人不懈的植树造林,八百里兴安更加葱茏,一棵棵树木威严挺立,直指云天,远眺,犹如一道绵延无尽的绿色长城。正是因为有了小兴安岭这样的绿森林,人类的生存环境才更加宜人。

伊春,像一座雄伟的宫殿,湛蓝的天空是硕大的拱顶,粗壮的红松是顶天的廊柱,繁星点点是不熄的灯火。勤劳智慧的伊春人,以心血和奉献精神,创造了奇迹,创造了大森林里的宫殿。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