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紧锣密鼓,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非朝夕之功却利在千秋

劳动教育课 如何迈入3.0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小一年级学生在清洗课桌。 本报记者 丁燕摄

哈二十中劳技课上,学生正在制作“永生花”。 本报记者 丁燕摄

劳动教育课上,学生清洗餐具。

居家劳动。

整理图书。

在图书馆打扫卫生。

□本报记者 丁燕

继德育课、体育课、美术课之后,又一个曾被边缘化的“小科目”将作为必修课回到大中小学生的课程表,重新开启“德智体美劳”人才均衡发展新时代,这就是劳动课。

日前,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在劳动教育方面,将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工作。近日,来自黑龙江省教育厅的消息,我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正在着手制定中……

关于劳动教育,每代人都有不同的时代印记。60后、70后、80后作为“过来人”,回首儿时的劳动教育课,对其人生成长有过哪些深刻影响?如果说1.0版劳动教育是简单的体力劳动,2.0版劳动教育则是劳动教育、美育、生活习惯养成、体育锻炼等。而当下,结合新时代特点,如何赋予劳动教育课更多的创新内涵?劳动教育迫切需要升级到3.0版本!各界对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有何建言良策?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共忆“我们的劳动课”  “这是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

60后

捡粮食、捡砟子

难忘下乡劳动生活

61岁的孙玉兰是海伦人,1960年出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她就和同学们一样加入劳动大军。“我第一次见到麦苗,还以为是韭菜呢!”当时她所在的学校规定,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秋季要全体去农村下乡锻炼。“去农村捡粮食、捡砟子(拔收割后残留在地里的植物根儿),每人还有斤数要求。”她说,全学年4个班,一百五六十人一起出发,浩浩荡荡的场景特别壮观。在她的记忆里,有名男同学冬天捡大粪冻伤了手,但不叫苦不叫累,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孙玉兰说,初中后学校要求学生们在春秋两季各下乡一个月,和农户一起吃住。“生产队对学生们可热情了,秋收时还给杀猪炖肉。”孙玉兰乐呵呵地说,“特别新鲜,能体验生活”。

“高粱高,我个头矮,割起来费力。因为不甘落后,我还偷偷掉眼泪。”孙玉兰告诉记者,农活儿样数多,无论是耕地,还是收割,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学生时代的劳动经历,铸就了孙玉兰坚强独立、吃苦耐劳的品格。成为母亲后,她着力培养儿子的自理能力,“我儿子从上幼儿园的第二天开始,就没有接送过。他六七岁时,就能帮我引炉子,喂鸡鸭鹅,特别珍惜劳动成果,从小到大一直是‘光盘行动’的践行者。”

70后

一把锹、一个桶

是“劳动课标配”

王爱萍1972年出生在哈尔滨,一把锹、一个桶是她儿时“劳动课标配”。“从小学开始,每个班级教室和学校划定的责任区域,由学生每天分小组负责打扫。冬天扫雪、秋天扫落叶、春天拔草,教室窗户也是学生自己擦,有高个儿同学的组有优势,能擦到别的同学擦不到的地方。学校偶尔安排校外劳动教育体验,会让同学们兴奋好几天。”王爱萍说。

“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每个孩子在家都会干家务。有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因为劳动课程表现突出,变得自信阳光。”王爱萍感慨道,只有通过亲力亲为,才能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愉悦,也更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与辛苦。

在王爱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儿子瑞瑞从小动手能力特别强,会做饭、疏通下水管,甚至更换破损的手机屏、维修简单的小家电等都不在话下。上个月,王爱萍闲置半年多的熨烫机不出蒸汽,“我儿子拆开机器,发现是水垢导致蒸汽管堵塞。那一刻,我特别骄傲。”她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80后

排成队一路高歌

步行一个小时去植树

“小时候学校有劳动活动,大家特别愉快地踊跃参加,就像去拉练游戏一样。”38岁的林致远说。林致远出生在齐齐哈尔市区,他记得,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他就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大扫除。“四年级时学校组织植树活动。从学校到植树点,大家边走边唱,步行将近一个小时。”

学校的劳动技术课会教一些生活技能和手工,如针线活、废旧物品再利用等。“家里的碎布拿到劳技课堂上,大家缝得歪歪扭扭,互相‘欣赏’。”林致远说,掌握一项生活技能可能不会经常用上,但那种成就感却是无可比拟的。

初中时,同学之间刮起“攀比之风”。看见有的同学穿上了最流行款白球鞋,林致远也跟父母要。“父母发现我攀比的心态后,就在节假日带我去他们单位值班。”他说,这种劳动教育方法,其实是一种感恩教育,让他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懂得了节俭与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现状调查 劳动去?学生参与度偏低

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哈尔滨市多名老师和家长,尽管超九成家长能意识到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希望孩子能把有限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调查显示,学生们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度也不高。

●学业压力大 劳动也不考

“孩子们学习压力大,家长尽可能让他们多玩会、多学会。”哈尔滨113中学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中高考都是拿成绩说话,再说考试也不考劳动教育。如果把时间过多用到劳动中,可能孩子以后的职业就是体力劳动了。”

●家长溺爱 舍不得放手

4月7日,阿城某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告诉记者,一个学生是否热爱劳动,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刘老师从教七年,负责全学年的德育工作。她注意到,有一部分孩子不会劳动、不会扫地,老师只能手把手教。“有一些祖辈比父母更溺爱孩子,舍不得孙子孙女吃苦,上一二年级了还在喂饭。”她提到,有个别学生在学校热爱劳动,在家里却被老人剥夺了劳动的机会,导致家校之间没有达到协同共育的目标。

●担心安全 学校“难展拳脚”

多位老师表示,劳动教育伴随着安全隐患,制约学校开展活动。南岗区某小学教师告诉记者,安全管理责任是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一项大考验。“现在教学楼都是三四楼或者更高,如果让学生擦玻璃,学生不慎摔下楼怎么办?组织学校校外实践,如果发生一点问题,学校都负担不起。”

●社会氛围不足 学生轻视劳动

“几年前,我曾委婉地指出某个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提升空间,孩子回应说‘长大挣钱请保姆就行’。”松北区一名高中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实施劳动教育的社会氛围不足。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产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坐享其成的思想。

即使一些校内劳动,也常常被家长代劳了。在接受采访的学生家长中,多数有过去学校替孩子打扫卫生的经历。“劳动教育确实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有时候学校有活动,在微信群让家长接龙,说自愿参加,家长不去怕给老师留下不积极的印象,去了还得向单位请假。孩子在学校劳动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南岗区一初四学生家长王玉国,说出了部分家长纠结的心声。

冰城多家学校劳动教育课已启动

劳动教育升级仍有瓶颈待破解

道里区一位有着近20年教龄的中学班主任告诉记者,劳动教育不仅是“打打卡”、出出汗、认识农作物那么简单,眼下劳动教育迫切需要提质升级。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她说,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劳动教育形式。对初高中学生来说,劳动教育要有时代性内涵,把劳动教育与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等相结合。

记者了解到,目前冰城已经有不少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中。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哈尔滨市第二十中学等学校,已经开展不少接地气的劳动教育课程。特别是哈尔滨第三中学,组织志愿者进图书馆帮忙整理图书打扫卫生、进学校食堂刷碗等一系列校内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劳动的内驱力。

但是未来劳动教育这门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劳动教育课升级的同时,多数学校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场地、经费等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校的劳技课由其他课程老师兼任。

“劳动教育课是一种很难用量化去评价的课程,目前的指导纲领更宏观一些。下一步,学校正研发校本教材。如果要精细化发展劳动教育课程,需要配套的硬件设施,需要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的支持。”4月6日,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冯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业内人士

劳动教育需家校社会 协同推进

●家校联动 构建良好氛围

阿城区第九中学德育副校长陆晓秋:有很长一段时间,学校都把劳动教育列入德育中。现在,又把劳动教育提出来,提倡五育并举,说明国家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了。学生在学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是一种错误的引领,劳动教育需要家校联动。家长对孩子要进行引导,不能越俎代庖。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副校长、哈西校区德育校长赵飞亚:为推出可落地、可持续的劳动教育课程,必须借助全社会力量,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要带动家庭劳动教育,提高家长认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青少年劳动习惯。

●内容创新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哈尔滨市第二十中学校长王宇:如今的劳动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从内涵到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形式要创新,能够培养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比如可以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知识密集型学科相结合。

劳动教育要告别“千校一面”的状况,结合实际情况,有自己特色。最好每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培育劳动教育的土壤,真正让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并进。相关部门要对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给予支持与指导。同时,可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大赛课、引领课的范畴,以现场会的形式推广。

●借助社会力量 搭建实践基地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冯岩:劳动教育课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搭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平台和实践基地。

劳动教育也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比如建立哈尔滨市劳模数据库,聘请劳模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劳模风采。让更多的科研单位、企事业、工厂等成为实践基地,引领学生职业规划。

希望能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有更高的层面和平台,去交流、学习和借鉴。

●加快研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

多位省内教育界人士表示,国内其他多个省份已经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面部署劳动教育工作。我省也应该积极组织研制实施意见,规定细则,把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哈三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