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粮店

69年初心不变 为人民服务

二十三粮店内老顾客来买粮。 于大宇摄

□于大宇 潘蕾 本报记者 刘亿服

走进位于佳木斯市前进区的二十三粮店,营业窗口上“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的大字异常醒目,这是二十三粮店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一代又一代粮店人的初心使命。二十三粮店的每一次变革、每一步前进都在用全心全意的服务来凝聚人心,温暖人心。

在计划经济年代,二十三粮店承担佳木斯市3000多户10000多人口的粮食供应任务。每到领粮的日子,粮店的工作都特别多,营业员、店长从早到晚忙前忙后,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即便如此,粮店也从未发生过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事情。

二十三粮店要求员工人人做到“六知”,即知道住户姓名、地址、职业、单位、人口和口粮年盈亏。一有时间,所有营业员、收款员便下到居民委去走访住户。帮军烈属劈柴引灶,帮五保户扒炕抹墙,帮老教师烧水做饭,帮老干部拆被洗衣……辖区里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都在粮店员工心里装着。改革开放后,领粮政策由指定粮店变成居民自主选择,因多年来的良好信誉,选择二十三粮店的居民不减反增。

上个世纪90年代,“二十三”这个名牌国有粮店要同星罗棋布的粮油摊点在市场中一比高低。新一代粮店掌舵人史庆明知道,无论何时,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才是硬道理。“过去的粮店是‘我卖什么,你买什么’,而今是‘你需要什么我就经营什么’。”为了方便顾客,粮店将大包装的粮食拆开分成小包装卖,将过去的米面油“老三样”不足十个品种,增加到调味品、酱油醋、小食品、生活用品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并实行送货上门服务。凡是打电话来需要送货的,哪怕一袋盐、一瓶醋,都会准时送到顾客家中。每个员工都是送货员,无论酷暑严寒,只要顾客一个电话,员工保证第一时间就送货上门。

82岁的刘成洲是二十三粮店的老主顾,从多年前的米面油到后来的副食、糕点、青菜,他生活中始终保留着二十三粮店的服务印记。刘大爷家离二十三粮店较远,但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去一趟。“这么多年了,这个念想断不了,不光是为买东西,总惦记着来转转,看看这些老熟人。”

历经时代变迁,二十三粮店已经成了佳木斯市民心目中“信誉”二字的代名词,对于粮店的每一位员工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如今,二十三粮店还采用当年开票售货的方式,货票还是当年粮本的样子,窗口也没有改变。史庆明说,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每一位顾客,二十三粮店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没有变,同时也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每一位员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

在二十三粮店的一间办公室里,装满了这些年粮店获得的荣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全国商业系统文明单位”“全国城市商业服务文明经营示范单位”“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销售店”……近200个奖状、证书、锦旗,是对二十三粮店的肯定,更是激励。

历经69个春秋,二十三粮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史庆明坦言:“今后,我们还将更加努力,让二十三粮店驻扎在人们心里,让这个老品牌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