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杆旗帜标准 开创转型振兴新局

大庆市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本报讯(记者赵吉会)4月15日,大庆市龙凤区龙凤街道举办“红色一小时”活动,讲红色故事、唱革命歌曲、党史内容诗朗诵……一个小时的红色宣讲让辖区居民和老党员一起追寻红色印记,共同感悟红色情怀。现场居民、文艺骨干和退休老党员统一着装,精神抖擞,表演了柳琴说唱《大妈歌唱党》、《送军粮》等文艺节目,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具体、深入人心。

此次红色宣讲是大庆市“理响百湖·百人宣讲千个故事”活动之一,一批党史宣讲“轻骑兵”队伍陆续走进社区、村屯,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讲好党史、会战、铁人、英模“千个”故事。

大庆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活动,使党史学习教育在百湖之城迅速“热”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党员干部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用工作“小切口”推动服务“大变化”、满足民生“大需求”。一首首新时代为人民服务壮歌,激荡在红色大地,汇聚成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迅速启动

让学习强音“唱”起来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大庆市迅速成立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切实担起主体责任,推动形成领导带头、上下联动的生动局面。

先后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推进会、“我为群众办实事”征求意见座谈会、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巡回指导组动员培训会等,传达学习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研究推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抽调40名干部组建10个巡回指导组,采取听取汇报、列席会议、个别谈话、述考述学、查阅资料等方式,分领域、分阶段深入县区和市直各单位开展督导指导工作,切实把握导向、传导压力、跟踪问效,确保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不偏不虚、落到实处,目前正在组织各巡回指导组开展培训辅导。

目前,大庆全市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920余次,深入红色基地学习8200余次,组建宣讲团、宣讲小分队、宣讲轻骑兵112个,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宣讲210场,受众达到6万人左右。

亮点纷呈

让党史资源“活”起来

大庆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强化个人自学、领导带学、宣讲促学、网络助学,突出深学细悟,确保入心入脑。

“今天你答题了吗?”这句话如今已经成为大庆市很多党员的问候语。大庆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强化网络助学,依托“大庆先锋”微信平台开展“党员向上”大练兵网络答题竞赛活动。全市党支部和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竞智赛”,最终评选产生学习模范党支部和“答题王”,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用、互学共进。截至目前,总参与学习达164万余人次,平台浏览量达437万次,在全市掀起了党员学党史热潮。

3月31日上午,大庆市机关一小会议室内,一堂名为《初升旭日曜苍穹》的示范观摩课,拉开了大庆市党史教育进课堂活动的序幕。由大庆市教育局精心设计实施的“红扣子”工程将持续至2022年1月,一堂堂精心打磨、鲜活丰富的党史内容将逐步融入到全市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大庆市注重宣传引导,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推出全媒体直播访谈特别节目5期,累计刊播发党史学习稿件2600余篇条,充分讲好大庆红色故事,拉近党史学习教育与百姓的距离。

走深走实

办事解难题“动”起来

大庆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组织专人专班专责推进,结合实际确定“3+N”载体活动,即每个党委(党组)至少解决一件难事、每个党支部至少办一件实事,每名党员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办1到2件好事,用工作“小切口”推动服务“大变化”、满足民生“大需求”。全市各基层党组织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20余次。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全面承接省里10项专项行动基础上,启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和村级事务监督管理3个专项行动。目前,13项专项行动共梳理出42项具体实事,正在逐一解决中。

启动“办实事、开新局”专题调研活动。市级领导围绕分管领域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走流程1046次、开展调研799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538次,发现问题3586个。特别是系统梳理主题教育整改、巡视巡察反馈、民主生活会检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整改中存在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全面建立112项市级“办实事”台账。其中,3月底前立行立改的10项、取得阶段性成效的4项,共占比12.5%。

大同区通过“云平台”受理群众点单393个,发起志愿服务活动1774次,服务总时长2.8万小时,实现了为群众办实事的精准对接。

大庆市肇源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放心水”润泽全县33.9万人,受到群众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