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播抢出100度积温

曹延明40年专注响水稻

□本报记者 周静

玄武湖畔的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是石板田响水大米的核心产区。15日,记者在这里看到,一座座育秧大棚里绿意莹莹,多数秧苗都长出一叶一心。而岩鼎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延明育的秧苗,已经长出两叶一心,还有些长出来两叶半了。

“我种的是稻花香2号,一般需要积温2750到2800度,而我们这个地区是第一积温带下线,年平均积温2600多度。我比别人早育秧一个多星期,就能抢回100多度积温。”曹延明介绍。

“农闲时我就提早下手,秋备土秋做床,早扣棚早缓地早播种。今年雪大,2月末我就扣上了大棚缓地温,地缓透了,3月28日开始撒籽,我用的是干籽丸化技术,干籽下地,不用催芽。”64岁的曹延明是个种地“老把式”,不到二十岁就开始种地,这些年来不但自己摸索种田经验,还到处学习先进方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这片地是当时省科委的科技示范田,水稻专家经常来,我跟着他们学了不少科学种稻的方法,后来专家不来了,我只要听到哪里有先进技术,就跑去跟人家学学。”

从扣上大棚起,曹延明夫妇就“长在了地里”。大棚开化后,天天往外淘水,一个星期水淘差不多了,就要每天开门放潮气,关注苗床干湿度。秧苗出来后,更是“比对孩子都上心”。晴天要撤地膜增温晒太阳,晚上要盖上地膜防寒。不同苗龄需要的温度不一样,所以他们要时刻关注调节大棚温度。

这几天,曹延明开始放水泡地,“等5月10日左右插秧,秧苗都能长到4个叶以上,带蘖下地不但苗壮,而且灌浆时间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水稻产量高品质也好。”

曹延明和渤海镇党委书记杨成林(右)查看秧苗长势。

本报记者 周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