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 讲好“大思政”

任志锋 田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这是根据时代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判断,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高校思政课要聚焦时代课题、社会热点、教育重点等领域,高度关注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困惑与矛盾,从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维度出发,推动实现高校师生的良性互动。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变化,坚定学生的中国立场,培育学生的全球视野,引导学生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坚定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与思想自觉。要聚焦学生的思想困惑及其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生命体验与思想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议题与议程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围绕自身困惑进行自我表达,并积极参与教学环节与社会实践,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发现真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分析问题,进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也要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对思政小课堂上收获的价值理念与知识体系进行验证,在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对照中,感受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加强生活浸润,凸显高校思政课的贴近性。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离开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要讲好“大思政课”,就要实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与社会实践充分互动,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力求打动人心、凝聚众智。要广泛积累并运用贴近高校学生现实生活的思政课素材。一方面,要将抗疫这场特殊战斗作为最鲜活的教育素材。邀请作出卓越贡献的抗疫英雄、大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以及在抗疫斗争中默默付出的社区工作者等劳动者为学生讲授思政课程,在“讲述身边人,感受身边事”的教学过程中使广大学生深刻感知这些有血有肉的抗疫人物、震撼感人的抗疫事例,进而真切体悟中华民族伟大的抗疫精神。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积累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素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广泛积累关系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案例,运用贴合学生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家常话”回答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让高校思政课接好“地气”,飘满“烟火气”。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