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主动权

王永清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底线思维,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始终牢牢把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主动权,强化国家安全教育价值引领、增强青年国家安全责任感,构筑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将国家安全观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

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认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治理效能提升,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从治国理政战略高度和全局出发,全方位推动国家安全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首次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的表述,把对安全与发展关系的认识提升至新高度,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要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是对统筹构建大安全格局的深刻认识。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交汇,坚守“安全”底线原则,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必须首先立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认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增强国家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国家安全意识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

加强青年国家安全意识引领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的总钥匙,是国家安全理论构建和国家安全工作的灵魂和纲领。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要引领青年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始终将培养青年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提升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和能力。新的历史时期,要教育青年深刻认识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引导青年科学认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事实证明,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高校教育中要着力为青年拓展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全新视域,正确把握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明确指出“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青年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要立足新的国家安全视域全面展开,不断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责任感,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永续发展力量。

建构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青年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观的树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必须加强日常思想意识教育。因此,建构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是高校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关键,它对提高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政治坚定、热爱祖国、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青年有着重要作用。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系统设计高校教育不同阶段的育人目标和学习内容,突出引领和提升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面育人特色;强调全覆盖、全过程,结合高校教育特点有机融入,将国家安全观的理念在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全过程有机结合、系统阐述,将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科学融合转化细化为青年可接受、可理解、可掌握的学习内容与要求,积极发挥高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重点围绕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在高校课程教育中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整合学校国家安全相关的学科资源,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课程体系,积极发挥高校教育平台、基地与智库作用,探索将社会安全、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新兴安全领域发展内容系统融入青年国家安全观教育,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时代性、战略性。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主阵地,扎实推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常态化,建构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机制,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更是党和国家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教育工程。

(作者为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