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海颖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多方统筹协调,以最严的办案标准确保审判质效,审理涉黑涉恶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大案、要案办理经验在全国司法系统推广,将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494名涉黑涉恶人员认罪伏法
三年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打响,大庆市两级法院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召开党组会议、紧紧围绕三年为期目标,攥指成拳、持续发力、精准打击、攻坚克难,强势推进。
三年来,大庆市两级法院认真落实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共审理涉黑涉恶及“保护伞”犯罪81件494人,结案率100%。依法严惩把持基层政权、“套路贷”、盗窃油气资源的黑恶势力犯罪分子166人,严惩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20人。如期完成陈志伟涉黑案、范玉涉黑案2件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丛方宇涉黑案、原晓东涉恶案等8件省、市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审判任务。
“五项机制”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
在扫黑除恶斗争中,人民法院不但要确保办案质效,还要守住司法公正的底线,要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实现最佳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由此,大庆市两级法院建立了“五项机制”。
建立院长、庭长办案专业化机制、会商研判常态化机制、审判指导全覆盖机制、诉讼权利全流程保障机制、经费设施优先保障机制,这“五项机制”统筹领导全市涉黑、涉恶案件的审判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组成12个专业合议庭,由院长、庭长担任审判长,所有涉黑和重大涉恶案件均由两级法院“一把手”主审或担任审判长;围绕黑恶性质、证据标准、深挖彻查、打财断血等关键问题,针对转押羁押、开庭宣判等关键环节,在市扫黑办的统一领导下,与纪检监察和其他政法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强大合力;为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共为175名涉黑涉恶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对72名被告人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经费近百万元改扩建远程视频法庭,并为参战干警配齐硬件设备。
多维度确保审判公正
范玉等114人涉黑系列案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我省打掉的最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担任审判长主持范玉案件庭审12天,历时115个小时,如期高质量完成审判任务。
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办案时效,创立“三结合”远程办案模式,利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审判区多点连接、被告人远程受审、证人视频作证、群众远程旁听,探索出“法庭与羁押场所”“线上与线下”“本地与外地”三结合的审判方法。在审判过程中,法院主动协调司法行政机关,保障辩护律师诉讼权利;协调公安、检察机关,坚持陈年旧案死刑证据标准不降;协调其他地市法院,共同完成异地庭审连线、异地收押、转押,办案流程做到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大庆市两级法院严格执行“一案三查”,实行“一案一建议”,积极参与社会乱点乱象专项打击整治。集中案件样本进行类型化、系统化分析,深入查找具有关联性、相似性的社会治理、行业监管问题,提升司法建议的精准性、实效性,助力有关部门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