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排水循环通道 建立“智慧大脑”

28项内涝治理工程开复工

工人们在安装施工围挡。

挖掘机正在施工作业。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宝森

近日,随着一大批解决内涝工程的开复工,哈尔滨市开始了今年城市内涝治理会战。

未雨绸缪 内涝治理工程全速推进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道里区机场路零公里处的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土方挖掘。“我们4月29日开始施工,按要求在7月15日完工,使工程在雨季来临时发挥作用。”施工方黑龙江创恒公司现场负责人张耀龙告诉记者,这项工程是机场路零公里雨水系统完善工程,属于今年新建工程,总长934米,主管直径最粗的2米,最细的1.6米,21名工人昼夜轮班施工。

据哈尔滨排水集团建管中心施工负责人李春雷介绍,机场路零公里处原有一条雨污合流管线,但已不能满足排水需求,经常出现内涝现象。今年,他们在这里新建一条雨水管线,增加雨水篦子,把雨水直接排到主管道里,解决多年来的内涝问题。

据了解,哈尔滨排水集团近年来共治理了200多处积水点,今年将新建友协大街、谷丰东街、新平街等6处雨水直排工程,同时桥头屯区域泵站工程、化工雨水泵站工程等续建工程也陆续开复工,今年将推进28项排水工程,投入使用后,全市城区排水运行将更加顺畅。

防治兼顾 打通排水循环通道

新城区完善系统,老城区尝试雨污分流,打通排水循环通道。这是哈尔滨排水集团的新思路。

哈尔滨排水集团企划部副部长赵庆山告诉记者,他们坚持防治兼顾,全力建设并完善排水系统。老旧管网是老城区排水影响关键因素,为此,集团近年来全力更新老旧管网,先后实施了电塔街、菜艺街、建文街、九站街等195条街路的老旧排水管线的改造工程。同时,实施了“新阳路区域内涝治理应急工程”,解决了新阳路、哈药路、安发桥、建国公园严重积水问题,以及“先锋桥临时应急排水工程”,缓解了每逢中雨以上先锋桥涵洞积水阻塞交通问题。

改变思维方式,让“微循环”系统发挥“大作用”。

据了解,哈尔滨排水集团变“静态被动定点式放水”为“主动寻找发现积水点成因”,对“卡脖、断头、阻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采取截流、分流、直排的方式,通过增加雨水井、联络管、雨水管道和排放口等改造措施,解决了道外二十道街37号桥东侧、长春街与十五道街交口、哈药路与新阳路交口、先锋路中铁嘉园门前等200余处小积水点,使微循环系统达到最佳循环状态,雨水收集和排放能力显著提高。在新城区完善排水系统,群力新区、哈西新区、机场路区域等排水不畅的区域都新上了排水泵站、新建了排水管网,充分发挥新城区雨污分流的优势。现在,全市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等城区积水50厘米以上且易涝的区域基本消除,积水20~30厘米的区域明显减少,实现存水区域由多变少、积水由深变浅,存水时间由长变短。大雨时,过去要五六个小时才能排完的,现在仅需两三个小时就可以。

据了解,哈尔滨排水集团充分利用马家沟、何家沟等河道排水能力,在适合的区域,建雨水直排工程,进行雨污分流,让雨水直接入沟河,畅通排水系统。

建立“智慧大脑” 统筹指挥布防

尽管设施不断完善,但多变的自然气候总会让夏季防汛排涝遇到困难。为全面管控管理范围内的2300多公里排水管网、59座泵站、4万多口雨水收集井。哈尔滨排水集团利用“互联网+排水”模式整体优势,建立“智慧大脑”,从基础工作做起,初步建成了集地理信息系统、雨洪模型系统、移动视频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泵站视频系统等组成的综合指挥系统,形成了响应快速准确的排水设施管理平台,开创了排水设施管理“主动发现、统一指挥、分级处置、量化履职效率、标准化处置效果”的新型管理模式,提高了城市排水运行的安全系数。

“我们在全城安装了25处雨量计,随时掌握重要位置的雨水量变化,同时建了35处易积水区域视频,随时观察研判。去年,集团对管辖范围的99个点位进行布控,形成网格化,掌控全市降水变化。同时以雨为令,中雨以上天气,全员上岗,对重点部位安排专人昼夜值守,全员做到通信联络24小时畅通。”黄海波说。

据悉,哈尔滨排水集团制定了详细周密的防汛排涝应急预案,根据气象预警等级和集团雨量计监测数据,及时启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不同等级的排涝预案,对99个点位实施网格式布控。

有了“智慧大脑”,更要有执行队伍。哈尔滨排水集团建设了一支专业化抢险队伍,储备了充足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现在,这支队伍有了移动泵车、龙吸水、大功率水泵和发电机组等防汛车辆和储备物资,队伍24小时待命。自2015年起,该集团完善了各级专业化的抢险队伍,有集团级别的,也有分公司级别的,形成了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抢险队伍体系,以保障城市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