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米娜
一具寻常人眼中恐怖的尸体,或许就能成为打开案件真相大门的钥匙。自杀还是他杀?多人作案还是单独行动?利器致死还是钝器伤人?死者或许不能告诉你凶手是谁,尸体却能够为警察指点侦查方向。
而让死者“说话”,还原事件真相,正是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DNA检验大队大队长高馨玉的工作。
从事法医工作31年,高馨玉勘察刑事案件现场300余次,解剖检验尸体1000余具,被公安部授予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她说:“解剖刀虽然是薄薄的,但分量却是沉沉的,一辈子做好法医,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幸福。”
一名主检法医的成长轨迹
依稀当初少年笑,眉目不减当年傲。
时间回溯到1985年,高馨玉到中国医科大学报到。“迎新老师问我叫什么?我说,高馨玉。他惊讶地说,法医专业?我响亮地回答,是。”
现在说起自己的选择,高馨玉脸上仍然浮现出骄傲的笑容。
1967年,高馨玉出生在克山县,性格内向的她,却很受老师喜欢。老师说她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只要她认准的事,一定能做好。1990年,高馨玉以优异成绩毕业,有许多光鲜亮丽、收入可观的岗位供她选择,但是高馨玉选择成为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的一名法医。
“选择工作岗位时,身边很多人不理解。在多数人的观念里,法医经常要和尸体打交道,外界多少存在偏见。”但高馨玉并没觉得法医这个职业多特殊,她反而觉得,法医是一种高尚的职业。
刚到单位,领导和同事心里犯嘀咕:齐齐哈尔市从来没有女法医,这文文静静的小姑娘,能干好吗?
第一次出现场,就给了高馨玉一个下马威,那是一起交通肇事案,强烈的刺激让高馨玉彻夜难眠。
她心里却暗暗较劲,不能让人看扁。
她时而提着勘查箱,奔波在各类案件现场;时而穿着白大褂,拿着试剂盒,伏案实验室,对着报告单寻觅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
她告诉记者:“当年,老师告诉我法医的天职是找寻真相,尊重生命。身为法医,我要做的就是:不亲自动手,就没有发言权。”高馨玉的法医生涯就是从严格的自我约束开始,一路走来,一直高标准要求自己。
唯一一个参与“10·26”案件的女法医
1991年,讷河市发生震惊全国的“10·26”系列杀人、抢劫、强奸案件。
高馨玉就是当年参与侦办“10·26”案件唯一的女法医。
据高馨玉回忆,那天非常冷,去讷河的路颠簸崎岖,到达时已是后半夜一点。那次现场是她职业生涯中见过最为惊恐惨烈的现场。
由于走得匆忙,高馨玉没带厚衣服。隆冬,北风凛冽。她随手在现场拿起一件粉色棉袄披上,同事说:“衣服后面有一道刀口子,是被害人的衣服。”“当时听后有些害怕,可是讷河的夜晚太冷了,工作不能停,无心顾及那么多。白天解剖尸体,晚上写验尸报告,一天工作将近20个小时,这一干就是整整20天。经此一役,高馨玉令人刮目相看。
工作31年来,高馨玉直接面对的案发现场,看到的血腥、腐败的尸体远比常人想象得更惨烈,她所目睹死亡惨相不止千余起。
“在法医面前,这些只是研究对象,我们要做的就是查明死因,这不仅要求法医近距离观察,凑近用鼻子闻,甚至要上手触摸。”每一次去勘查现场,每一次面对尸体时,高馨玉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找出死者要“说”的话。
DNA实验室的拓荒人
一身白大褂,无菌的蓝帽下,洞察秋毫的双眼紧盯着试管内试剂的变化,桌上的时针一分一秒地走着,仿佛四周都凝固了……这样如雕塑般的定格往往一定就是几小时,甚至是几十小时,这就是高馨玉的工作常态。凭借这样的工匠精神,也成就了业界的高馨玉效应。
2009年下半年,在法医战线工作20年的高馨玉接到一个新任务——筹建齐齐哈尔市公安局DNA实验室并承担检验鉴定工作。要放弃原有专业从零开始,对于已届不惑之年的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凭着那股子韧劲儿,高馨玉选择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2017年1月7日,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镇发生一起杀人焚尸案,现场由于高温灼烧和灭火的影响,导致勘查和物证提取难度增大。高馨玉没有放弃一丝提取生物检材的机会,卧室尸体与厨房地面之间木头镐把进入她的视野,尸体左手手掌内提取一枚可疑烟头……十余个小时的现场勘查工作后,高馨玉投入到DNA数据检验和分析工作中,在200余份检材中提取到同一人的DNA,此人是被害人邻居韩某。
韩某在到案后,拒不承认犯罪事实,狡辩说在案发前去过被害人家,抽过烟,碰过屋内的物品,这使案件侦破陷入僵局。高馨玉大胆提出,嫌疑人作案后,手沾有大量血迹,回家后一定洗手,对嫌疑人倒脏水的地方重点勘查,一定能找到被害人的血迹。勘查员在其室外厕所地面上提取多处冰块,经检验,冰块内发现被害人的DNA,在强大的证据面前,韩某承认杀人焚尸的犯罪事实。
DNA检验大队成立12年来,高馨玉带领团队共受理案事件8000多起,通过DNA检验,直接破获了“2011·5·7”系列技术开锁团伙盗窃案、“2012·10·04”龙江县六口人被杀案等重特大案件600余起,带破连带案件3000余起,同时作为公安工作的“承重支柱”为诉讼提供证据近万余份。
2020年2月,高馨玉所带领的DNA检验专业实验室,被公安部评为全国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
甘愿做那块铺路石
“法医的现场勘验直接决定着对案件性质的判断,影响着案件的侦查方向,对刑事案件特别是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法医鉴定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司法公正与否。所以,法医工作必须细致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高馨玉说。
厉兵秣马,现如今DNA检验大队人员素质过硬,专业优势日益凸显,由最初高馨玉一个光杆司令壮大为8人的专业团队,有2人入选全国青年人才库。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好团队。
在办公室,刘卓和高馨玉是对桌。他说,“高姐属于行动派,凡是能动手给我们演示操作的地方,绝对不再赘述一句。”
白峰是高馨玉的“铁粉”。“高姐对待法医检验工作的严谨是我最敬佩的地方。”
在“2012·11·4”案件侦办中,男主人被勒死在房间内,女主人被嫌疑人强奸,屋内打斗痕迹明显,痕迹检材随处可见。按照当时的检验规则,法医可以很快提取搜集物证,但高姐为防止生物检材的交叉污染,要求大家每提取一次生物检材都更换手套及一次性镊子并分别单独包装,避免混放或者提取时污染影响检验结果。
高姐曾这样讲道:“让死者瞑目,使家属得到慰藉,我们虽然辛苦点,但能揭开事实真相,是做法医的最大安慰。”
这些年,她凭借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耐心地指导身边的年轻同志,高馨玉告诉他们哪些地方更容易提取出DNA,怎样防止DNA交叉污染……而且每一份鉴定,她都要亲自认真核对,逐字逐句地修改可能会出现偏差的地方,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去年11月,高馨玉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她是齐齐哈尔市政法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当得知这一消息,同事们都替她感到高兴,都说这份荣誉她当之无愧。
她是一位在法医岗位上默默奋斗31年的幕后英雄,一位将法医工作作为终身职业并为之勤加修炼的“匠人”,她用匠心守护初心,用忠诚熔铸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