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域红色资源

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邵国强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红色资源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留下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凝聚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蕴含着我们党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不可再生的“活化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牢记历史事实,探求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大势。

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广义上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一个广博的红色资源宝库;狭义上讲主要指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基地、革命文物遗址等。双鸭山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资源,被誉为“一座七星峰、半部抗联史”。周保中、李兆麟、赵尚志、陈荣久等抗联英雄转战于此,“十二烈士”更是留下了不朽的传奇;新中国第一口月产超万吨竖井、第一座选煤厂在这里诞生;1954年,更迎来了北大荒开发奠基人——王震将军,在这里开荒建场、生产建设,拉开了农业大发展的序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双鸭山为祖国建设输送了7亿多吨煤炭、1100多亿斤粮食、900多万立方米木材。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人故事,这些历久弥新的宝贵资源,都是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要用心感悟红色历史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要用心去体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非凡历程,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好地从中汲取奋发前进的精神营养和智慧力量。我们要在纵向维度上,深学党的历史,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要在横向维度中,细悟党的历程,详细了解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从而深刻铭记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付出的巨大牺牲、展现的磅礴伟力、彰显的巨大作用,从灵魂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意愿,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

要用情讲好红色故事

只有用情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带着感情讲好红色故事,才能促使广大干部群众入脑入心、渗进血脉。双鸭山不乏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先进人物故事。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十二烈士山战斗、西风嘴子伏击战、七星砬子密营保卫战等英雄志士的战斗故事,无不饱含着革命先烈先辈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拳拳赤子之心。比如进入新时代,以农民的儿子于海河、党的好干部艾宏宇为代表的双鸭山新一代建设者,他们扎根基层、忘我工作,更是饱含着全心全意为民造福的情怀。我们要深入理解这些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带着情感融入历史和故事情节,讲出质量、讲出水平,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不仅要扬正气、还要接地气,通过真诚地讲述、真心地交流、真情地表达,实现以情动人、直击人心,并且在“讲故事”的同时,统筹用好媒介资源,使红色故事讲得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从而让理论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尘封的历史故事变成鲜活的现实教材,让不同群体都能透过这些故事感受到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要用力践行红色精神

精神的力量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坚持真理、坚定信仰,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谱系,是我们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强大精神力量。党领导双鸭山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坚定崇高理想,凝聚强大力量,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里是“开发北大荒”“发掘大煤田”“上山下乡”的创业热土,因抗日战争而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垦荒开发而形成的北大荒精神、煤矿开采而诞生的矿工精神、艰苦奋斗而凝聚的创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融为一体,深深融入城市血脉,赋予了双鸭山创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就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而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作者系中共双鸭山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