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辽代燕尾形铁镞

公元十世纪初,生活在北方的契丹族日渐强大起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逐渐统一东北地区。辽朝在黑龙江西部地区设置州县,在五国部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为维护、巩固其统治,经常迁徙居民,使各民族间交往频繁,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加快了民族的融合,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燕尾形铁镞,长8.5厘米,圆铤,镞锋呈刀刃状,绥滨县北岗乡永生墓地出土。197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对此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墓葬有26座,其中有14座墓葬因施工暴露,葬式分为三种:仰身直肢葬、二次葬、火葬。所有墓葬均出土了棺木,各墓随葬品多寡不一,出土文物有陶器、铁器、铜器、石器、玉器等。铁器包括铁镞、铁吊锅、铁刀、铁马衔、铁带卡、铁簪。其中铁镞有二十件,包括燕尾形和扁凿形。

五国部是辽代时居住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流域的五个部落,即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这五国民族语言相近,相互关系密切,周边的高丽、突厥、女真、契丹统称松花江中下游五国部生活之地为“五国部”。五国部地区早期为酋帅统领,后期改设节度使,每年向辽朝贡纳方物。绥滨县三号墓地和永生墓地出土的众多文物,为我们认识五国部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黑龙江省博物馆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