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特色项目 增强“造血”功能

付雪飞 提高脱贫群众致富能力

付雪飞(右一)动员佛塔密村脱贫户徐大娘今年继续庭院养殖。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盈

海林市柴河镇佛塔密村脱贫户赵永琴家里传来了欢声笑语。

“最近我加入到豆角合作社种苞米,一天能挣100多块钱,一年靠打零工也能在合作社挣四五千块钱;去年我靠养鸡养鹅挣了4000多块钱,鸡雏、鹅雏和饲料都是付书记送来的,没花钱,省了1000多块钱;儿子去年研究生毕业了,在宁波工作,也不用我们花钱了……”细数家里的近况,赵永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三年养鸡养鹅收入不错,也得想着自己投入一些。今年你要继续喂,咱俩搭伙,鸡雏、鹅雏、饲料咱俩一人出一半。”佛塔密村兼职第一书记付雪飞试探性地询问着。赵永琴思量了一下,说:“行。”

“一定要学着自己慢慢走,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你笑起来多好看,原来都没看你笑过。”付雪飞笑呵呵地说。

付雪飞是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海林公司工会主席,是我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从2018年2月开始,作为公司主管扶贫的干部,付雪飞先后接过海林市柴河镇佛塔密村和山市镇西街村36户贫困户的扶贫任务。

付雪飞经常入户走访,与贫困村民贴心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因病或年纪大而劳动能力弱是致贫主要原因,于是她结合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开出了发展庭院经济、成立扶贫车间、改善劳动工具、继续扶贫扶智介绍就业、发动员工集资捐物扶助、鼓励子女增加赡养力度等多剂帮扶良方,让脱贫村民跟上全村的致富步伐。

付雪飞先是发动各户发展庭院经济,为各户免费提供鸡雏、鹅雏和饲料。付雪飞为记者算了笔账,“鹅雏最低12元一只,鸡雏最低3.5元一只,再加上饲料,每户投入500~900元,每年每户通过销售鸡蛋、鸡和鹅,大概能收入2000~5000元,这些钱不仅能支撑农户家一年的生活花销,还能让他们守家照顾家里的病人和孩子。”

除了送禽雏,付雪飞又在2019年与农户签订了禽畜回收合同,为他们的禽畜销售兜底;设置成禽奖,成活一只给予2到5元的补助,让大家用心养殖。2020年,她又与西街村和佛塔密村共28户脱贫家庭签订了庭院经济产品长期回收合同,除了禽畜,院里种的菜,如果卖不掉,其公司也会兜底回收,按相关规定走公司的食堂经费。

付雪飞说:“结合控制返贫的措施,让脱贫家庭产品有销路,我给他们的兜底价比市场价低一些,他们一次都没卖过我,因为很好卖。有的去镇上卖,有的在抖音上卖,还有的坐家就有人上门买,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激励大家自己找销路。”

往年五六月份正是付雪飞给各户送鸡雏鹅雏的时候。今年付雪飞琢磨要鼓励脱贫家庭自己投入养殖,她做些提供技术辅导、按照养殖数量配备饲料等辅助性事宜,让大家学会自己走路,防止返贫。

记者又随付雪飞一行来到脱贫户崔洪君家。“付书记你来得正好,我打算今年做点茶桌,你能不能帮我销售下?以前是胶不行,最近我把胶的问题解决了。”崔洪君说。付雪飞连忙回应,“没问题,我发动大家在微信朋友圈帮你卖。”

患病干不了重活,家里又有年迈的母亲,让崔洪君家一度陷入贫困。当付雪飞得知崔洪君有根雕的手艺后,她不仅鼓励帮助他销售根雕产品,帮他添置根雕工具电磨,还在村里帮他办了一个护林员的公益岗位,鼓励他凭劳动致富。

在家里的根雕工作室,崔洪君拿出电磨上大大小小不同型号的“钻头”说:“有了这些工具,做起根雕来更加称手了。”

2019年,付雪飞又与扶贫组其他成员沟通协调,选择了村里的一家豆角合作社成立了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家庭的11个人与豆角合作社签订了扶贫车间劳动就业合同,从而增加收入。她们还帮忙介绍贫困家庭子女外出务工,协助办理兜底保障,年节为贫困家庭送温暖……

说起每家每户的情况、脱贫路上的每个时间节点、每笔资金开销,付雪飞都心中有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刚刚摆脱贫困的村民,要扶上马送一程。付雪飞说:“只要把好政策落实好,通过扶持发展特色项目,把刚刚摆脱贫困的人口纳入产业发展链条,增强‘造血’功能,就能提高脱贫群众致富能力,就一定能确保脱贫之后不返贫,家家户户同心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