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党史学习教育为双鸭山带来大变化

宝山区宝山村打造的“党史墙”。

公安民警倾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友谊县东建乡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

老党员绘声绘色讲党史故事。

市商务局“便民大篷车”开到革命老区村。

省、市百大项目集中开工主现场。王浩宇摄

□杨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志勇

春暖花开之际,行走在双鸭山市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屯,一派整洁清爽的感觉,村屯道路铺平整了,垃圾堆不见了,城乡居民乐开颜。这是双鸭山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十日攻坚大会战”的丰硕战果,更是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双鸭山大地蓬勃开展。双鸭山市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了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领导干部带头学、领着干,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心、用功、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急,积极回应群众强烈诉求和热切期待,推动建设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让双鸭山人民感受到了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收获,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到民生福祉提升上,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增添了城市“颜值”。

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出新出彩、组合动作有声有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双鸭山提出“深刻领会重大意义,紧密结合重要任务,牢牢把握重点要求,确保实现大发展”的学习教育“三重一大”总体思路,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轴主线,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层层压实责任,步步抓实举措,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组建一支巡回指导队伍、组织一批理论宣讲、开展一系列学教活动、学习任务一项一保障、学教动态一周一报送),扎实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双鸭山经济社会面貌为之焕然一新,老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A

全方位快推动 汲取智慧力量

5月7日上午,在双鸭山市岭东区通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一间学习室里,30余名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围坐在桌子前,聚精会神地讲党史、听党史、学党史。

这间原本是社区图书阅览室的百余米房间,如今变身成了党史教育“驿站”。室内周围摆放着千余册各类图书,关于党史方面和红色书籍有很多,平时就有很多居民来此阅览图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社区党支部积极创新思维,发挥资源优势,把这里打造成党史教育基地,建起了社区党史学习教育课堂。

“听说村里组织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早早就在这儿等着连线了……”一场特殊的党史学习教育“空中课堂”,正在双鸭山市友谊县成富朝鲜族满族乡小城富村(友谊农场第六管理区第七作业站)开讲。通过“现场党课+视频连线 ”这种创新方式,小城富村将党史学习教育送进田间地头、传到四面八方、融进群众心头,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成效。

双鸭山市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充分点燃党员群众学习热情,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坚持以上率下“带学”,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率先垂范落实规定动作。学习教育开始之初,市级领导就到市博物馆“完达壮歌”展厅参观学习,回顾党的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利用党史资源、红色资源,进一步筑牢初心使命,汲取智慧力量。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年度学习计划,深研精学指定书目,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举办市委常委班子读书班,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1100余次,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

坚持精准聚焦“深学”。深度挖掘本市丰富的党史资源和抗联红色资源,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特点,讲好双鸭山红色故事,精心设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

针对青少年学生,双鸭山各县区提供内容短小、寓意深刻的党史故事,开展文化理论志愿者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孩子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和责任使命感,用红色历史指引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针对在职党员干部,全市各职能部门广泛开展专题宣讲和学习讨论,畅谈认识体会。老党员、老干部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自身革命经历讲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重温光辉历史、追忆峥嵘岁月中与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引发共鸣。

坚持贴近实际“悟学”。充分发动各县区、各部门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在通勤车上开设“党史流动课堂”,利用上下班时间开展党史学习交流研讨;创办社区党史“驿站”,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空间;搭建“小人书”党史学习课堂、“炕上微党史”等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回顾党史、品味生活;用小邮票深刻讲述党史故事,让学生在“方寸”之间读党史;发挥党校高校阵地优势,开发“四史”学习教育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B

立体化广宣传 营造浓厚氛围

走进双鸭山市宝山区七星镇宝山村办公楼,沿楼梯往上,一眼就能看到一面“党史教育墙”,上面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从“南湖曙光”“南昌起义”“改革开放”“复兴中国梦”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个历史时段的奋进历程。“党史墙”成为全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伴随着宣讲员对每一幅图片历史内涵的讲解,参观者的思绪被带入了党的百年奋进历程。

“党史展”跟着群众“脚步走”。4月23日,“建党一百周年党史展暨四方台发展纪实展”在双鸭山市四方台区紫云岭森林公园景区的游客中心拉开序幕。

双鸭山市充分调动发挥各级各类媒体宣传优势,由宣传部门统筹网上网下资源,由媒体总编带头搞策划,并成立对上报道尖刀班,做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组织机构,每周一策划,每天一点评,强化舆论引导,发起强大宣传攻势,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市迅速“热”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深度挖掘,主动发声。双鸭山聚焦特色亮点,精心策划选题,收集宣传素材,积极寻找本市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形成了《耄耋老兵讲党史》《通勤车上的“流动党史课”》《珍藏“小人书”学百年党史》等一批新闻稿件,在主流媒体多次刊发和转载,将双鸭山做法推向网上云端。截至5月17日,双鸭山市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播发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宣传报道760余篇次,宣传数量和质量均居于全省前列。

拓展渠道,灵活宣传。该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相结合,研究实施“1+N”宣传模式(制定“1”个宣传总体方案,适时采取“N”种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媒体覆盖优势,灵活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史知识宣传形式,在“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专栏下开设“党史百年天天读”“学党史 践初心 百日网络学习”“党史云课堂”等子专栏,通过趣味答题、图文解说等传播百年党史知识。同时,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关注点,近期播出了一批生动的“红色”故事,给党史学习教育注入情感温度,让双鸭山的党史学习教育“攒够人气”“圈足粉丝”。

延伸触角,家喻户晓。双鸭山改变了读书学习的传统方式,通过“党史+影视”,让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变得有“声”有“色”,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开辟建立了“党史丰碑”“党史故事100讲”“初心不改 追梦百年”等专栏,每天在黄金时段重要版面持续刊播发新闻动态、党史知识和公益广告,通过用移动广播“大喇叭”播放趣味党史故事等形式,使得耄耋之年的老人和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党史,让党史故事走进千家万户,飞入寻常百姓家。

C

多角度办实事 厚植为民情怀

“我今天早上写下‘楼道里放置酸菜缸有浓烈酸臭味影响生活’的心愿卡,不到两个小时就得到圆满解决。”4月末,记者在岭东区东明社区采访时,居民孟兆玲开心地说:“这为民办实事的劲头,让我感受到一股暖暖的幸福。”

社区里建起“心愿墙”,群众生活中有了“小心愿”,写下“心愿卡”贴到“心愿墙”,就会有人立即行动提供帮助。每天早上社区有专人对群众提出的各种“微心愿”进行抄报合议、找出解决方案,再转交给社区干部、小区网格员或社区志愿者“执行”。处理完毕后,再填写一张红色的“心愿完成卡”,粘贴在居民“心愿卡”上,形成“微心愿”从始到终的整套流程。通达社区组织建立了500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参与的服务队伍,尽己所能为群众的“微心愿”提供服务。

聚焦解决“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人居环境等关乎民生福祉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双鸭山市启动以“双百惠民办实事”为主的六大载体活动,计划在年底前落实100项重点利民惠民实事。

双鸭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用心、用功、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事实效。

倾听群众呼声。坚持“小切口做大文章”,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抓起。市委主要领导从盘活棚改闲置土地的角度,确定了“关于城市棚改腾空土地合理规划利用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课题,审核把关了市级领导的调研题目,力求提升调研的针对性、实效性,为百姓多办一些看得见、摸得到的好事实事。双鸭山市市委书记邵国强带头到基层开展“办实事、开新局”专题调研和“走流程”活动,带动全市上下党员干部真调研、真办事,通过邀请服务对象、组织党员群众座谈、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生所向。

聚焦突出问题。紧盯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一步找差距、找原因、找出路,认真梳理出就业服务不精准、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优质幼儿园入园难、农村人居环境差、群众停车难等14个方面、59项具体问题,出台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同时,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机结合起来,对主题教育整改整治“三最”问题进行回头看,将整改不到位、群众不满意或者出现反弹倾向的问题纳入党史教育台账清单,切实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办好利民实事。双鸭山市坚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年度重点工作等方面结合起来,埋头苦干、紧张快干、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把小事办实、大事办好、难事办成,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争当“环境整治”主力军,短短十天内,累计出动3.75万人次,清理垃圾7.87万吨,农村“脏乱差”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用美丽环境换来美好心情。

“五一”前夕,两辆满载生活用品的“大篷车”缓缓驶进双鸭山市宝山区七星镇杨木岗村村委会大院,打破了这个群山环绕的小村的宁静。

杨木岗村是革命老区村。如今因地处山区,常年留守村内的多是老人,生产生活诸多不便。双鸭山市商务局组织商超“大篷车”送生活日用品下乡、送油下乡、送肥下乡,商家精选出适合农民消费的商品,最大限度对农民让利,真正让农村群众买得舒心、用得放心,把党的声音送到了革命老区,把党的关怀送到了偏僻山区。

当前,双鸭山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已经圆满结束,新班子迅速进入“实干模式”,开展办好“开门一件事”活动,自4月1日起,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为靶向,办好“开门一件事”,当好发展“引路人”、难题“攻坚人”、群众“贴心人”和矛盾“化解人”。

新官上任的村官们闻令而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问题找准、找实,建档立卡,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采取项目化推进方式,拿出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能办的马上办,能改的抓紧改,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新气象、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让老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亮出了新班子的精气神,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D

按下项目“快进键” 经济首季开门红

双鸭山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担当实干的强大动力,提振士气、提升能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拿出“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精神状态,掀起“大抓落实、奋战奋进”的工作热潮,确保“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全市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9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双鸭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同比增长213.4%,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187.8个百分点和192.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首位。

双鸭山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聚焦国情、省情、市情,进一步理清双鸭山有什么、缺什么、干什么,推动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绿色、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六个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转变、原料向材料转变“三个转变”,全力实现双鸭山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眼下,双鸭山正吹响项目建设冲锋号,打响春季集中开工战,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建设热潮。随着双鸭山省市百大项目春季集中开工仪式拉开帷幕,所属四县四区也同步进行了省市百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200亿元的89个项目涉及新材料、农业产业化、粮食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不仅为双鸭山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黄金期,也为该市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无限活力。

双鸭山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4月7日,双鸭山市与吉林亚泰集团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又迈上了新台阶,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必将对双鸭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4月15日,备受期盼的玄武岩产业项目开工,正式吹响了向玄武岩新材料领域迈进的冲锋号;日前,深圳宝能集团与双鸭山市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初步确定在双鸭山市建设宝能双鸭山产业园,合作意向涵盖了工业、农业、物流、能源等领域,并计划将双鸭山打造成宝能集团在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板块战略核心基地、冷链物流基地、新能源基地。

当前,双鸭山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向全国全球客商发出了“投资争过山海关,兴业首选双鸭山”的诚挚“邀请函”,同时拿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好、域内域外投资者一样亲、投资前后服务一样优”的“三个一样”营商举措,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用心察民情,用功促发展,用情惠民生。在火热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双鸭山全市党员干部的为民之举,如春风习习,吹入双鸭山千百万个寻常百姓家,吹遍双鸭山的每一个角落。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杨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志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