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瞬间 定格院士风采

赵刚人物肖像摄影的延伸

市政工程专家李圭白

结构工程专家沈世钊

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蔡鹤皋

木材科学专家李坚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周玉

污水处理专家任南琪

农业机械化专家蒋亦元

机械与运载工程专家杨士莪

野生动物学专家马建章

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谢礼立

地震工程学家胡聿贤

发电工程与设备专家梁维燕

飞行控制技术专家曾广商

□曼陀罗

他拍摄的29位黑龙江两院院士的巨幅人物肖像因常年悬挂省图书馆和科学会堂大厅,无形中也成了赵刚人物肖像摄影作品的展览室,不论是人们出入路过,或是在大厅逗留,大多都会被这些两院院士肖像吸引而驻足观看……这样的“影展”,无疑是对摄影家的最好褒奖。

摄影家赵刚的外表和他的名字一样,很有阳刚之气。虽然老了点,但从潇洒的成色上看应该是个不打折扣的酷男。

因为是曾经的同事和哥们儿,我一直称呼赵刚为刚子。

熟悉刚子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摄影上的多面手,新闻、纪实、风光、民俗等均有涉猎,且拍得都很精到。但最为出色的,当推他的人像摄影。这些年,因为他的名气愈来愈大,省市有很多机构、团体都找他拍摄一些人像作品。其中,他拍摄的29位黑龙江两院院士的巨幅人物肖像因常年悬挂省图书馆和科学会堂大厅,无形中也成了刚子人物肖像摄影作品的展览室,不论是人们出入路过,或是在大厅逗留,大多都会被这些两院院士肖像吸引而驻足观看,从这些形象各异、神态各异、风采各异的肖像中探寻这些科学家、大学教授的人生之路的履痕,从他们或深邃,或坚毅,或睿智的眼神里找到他们成功的奥妙,从他们衣着、气质、状态的聚焦中找到他们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刚子作品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在这样的公众场合里如春水泛波,激起人们内心的涟漪。

这样的“影展”,无疑是对摄影家的最好褒奖。

作为黑龙江画报社的摄影部主任,刚子算是继承了父亲赵殿臣曾经的哈尔滨铁道报社摄影部主任的衣钵,有机会在大量的采访拍摄中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士。其中能够有机会拍摄众多科技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是刚子认为十分难得的幸事。

2011年,作为对刚子在摄影创作上的认可和支持鼓励,还有些哥们儿间的情义,我出面为他编辑了一本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赵刚·黑龙江名人肖像典藏》摄影集,总共收录了黑龙江政经界、文化艺术界以及科技界大概三百多位名人。其中科技教育界名人就有二十几位,像中国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杜善义、野生动物学专家马建章等院士,都是在当时采访的过程中随机而拍的。刚子在与拍摄对象接触观察的第一时间,能够把握住所拍人物的精气神,在有限的环境中,通过选择背景,调整角度,抓拍精彩,其一气呵成,是台上一分钟和台下十年功。

这些,我们都会在他所拍摄的29位两院院士的肖像中,感受刚子的摄影功力。

其实,在纪实摄影作品中,有许多作品是以人物为主的,有人把这种表现人物的摄影叫作人物摄影。这种摄影的特点是以“纪实”为前提,即交代人物特定的时间和环境,把人物放在具体的地点和事件中完成人物的描摹和塑造,并由此创作出人物形象的作品。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刚子有关“人像”与“人物”的摄影,我认为,“人像”的含量大大降低了,“人物”的成色大大提高了,这说明了刚子从影楼单纯的拍摄人像向纪实人物的方向开始了有明确目标的转换,他更加注重拍摄对象和历史背景的关联,把人物聚焦在一个个具体真实的环境里来展现时代的瞬间。我觉得,这标志着刚子是从摄影师到摄影家的飞跃,而且,人像摄影中的有关元素,像姿态、构图、照明、曝光、制作以及要求达到较高的境界,使刚子在拍摄人物纪实的创作中受益匪浅。

如今,刚子作为仍不卸盔甲的摄影记者,仍在一线和年轻人一样不分时间地点地折腾,除了热爱,似乎没有更好的理由再做解释。就在疫情还没过去的那些天里,刚子和年轻人一样冒着严寒和风险在拍摄,好像已经拍了两三个疫情防控的摄影专题了。每逢看到他的新作,我就会回忆起我们一起打拼的往昔。那时,因我主编画报,分配刚子的摄影任务是我差不多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时至今日,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刚子鞍马劳顿的辛苦。他的敬业和投入,实际就是盛开的梅花香自苦寒来。

黑土地广袤辽阔,那些为黑土地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演绎了这块土地的光荣与梦想。为黑土地拍摄光影群雕,不也正是摄影家的光荣与梦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