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刚 做专业出版探索者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

二十多年的出版从业生涯中,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剑刚积极探索专业出版模式,寻求高质量发展之路。多年来,由他主持策划、编辑的图书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全国教育图书奖 、中国女性文学奖 、黑龙江省优秀图书奖等。谈及前不久获评第二届黑龙江省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他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动力。

刘剑刚积极探索出版企业管理的规律和方法,通过对宏观出版环境和自身优势的分析,注重精品图书打造,努力培育品牌,全力倡导和推动品牌建设,使得出版社在优势领域拥有了系列化的品牌图书,以《俄语常用词词典》《俄汉常用法律术语词典》等为代表的俄语工具书充分发挥了市场化品牌优势特色,提升了文化供给能力。

他把高校教材的开发、策划和打造作为工作重心,出版了全省高校共同课教材《黑龙江优秀精神读本》和《军事理论教程》等,与省属高校合作出版《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等基础教材。同时,他还积极向省外教材市场开拓,与广东开放大学合作出版《实用文写作》等系列教材,从不同层面入手满足高等教育教材的需求,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结合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及黑龙江大学的学科优势,他带领编辑策划、打造了一批原创性图书,推动了本土出版物的崛起。《东北解放区文学大系》《中俄经济文化合作研究文库》等先后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百余种选题被列为黑龙江省精品出版工程。

出版新时代,如何守好图书质量的堡垒?为此,刘剑刚主持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图书质量的规章制度:《编校工作流程》对策划申报选题、书稿三审及编辑加工、签订出版合同、排版、校对、付印等各环节流程逐一明确;《编校工作规范》规定了对编校人员在书稿内容的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严保书稿质量;《编辑工作量管理细则》和《图书质量奖惩条例》调动了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定期检查或抽查编辑的审稿意见和审稿记录,有力地保证了图书质量的提高。

社会的阅读需求正不断发生变化,刘剑刚大力推进社主营业务由传统出版模式向现代出版模式的转型,与出版社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道,通过优化组织架构、生产方式、销售渠道等,真正面对市场、走进市场。他们在巩固地面店的同时,发力线上营销,通过丰富全媒体运营经验,实现内容生产向阅读服务的转型升级,充分利用BIBF等平台,做好版权输出。今后,他们还将以高质量的主题出版,继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