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差”“零温差”“零落差”为民办实事

访肇源县委书记迟维喜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民峰 刘楠

“为了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肇源县在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以上率下基础上,开展了‘七进’活动,通过领学、自学、送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同时,我们设计了三个‘课堂’,一个是全媒体覆盖的移动课堂,一个是依托肇源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初心课堂,还有一个是组织先优模范带头讲党史的先锋课堂。通过深入调研和‘走流程’,梳理出5个方面21类111项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截至目前已经完成65项。”日前,肇源县委书记迟维喜面对记者采访,对肇源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梳理。

高标准起好步,确保组织推进“零时差”

据迟维喜介绍,肇源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处级领导任副组长,2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抽调29名干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具体工作。抽调16名精兵强将组成4个县委巡回指导组,对83家基层单位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督促指导。同时,按照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建立了“任务周提示”“材料周归档”“工作周通报”“推进月总结”工作机制,推动全县党史学习由“各自为战”向“全员会战”转变。

高质量深入学,确保学习宣传“零落差”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聚焦关键少数,锻造头雁队伍,培育接续队伍的工作导向,推动党史学习实现党员干部全覆盖。目前,全县各基层单位累计开展集中学习330场、中心组学习209次、主题活动271次、‘会前学史’265次。”

据迟维喜介绍,在学好用好指定书目同时,肇源县充分利用学习强国、龙头新闻等“三微一端”新媒体线上资源开展学习,对外出务工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群体,分别采取微信推送自学、志愿者送学、理论骨干领学等方式,确保了学习教育全覆盖。县委理论专题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和志愿者宣讲团开展宣讲150多场次,各成员单位采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电影党课、主题展览参观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让党史、新中国史、肇源抗联历史“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效率办实事,确保为民服务“零温差”

高效率为群众办实事,是肇源县委学习教育的重点。针对饮水安全凸显出来的问题,肇源县组建成立国有水务集团,全面接管除社会资本投资以外的13个乡镇、22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吸纳民营资本2300万元,建设了3处集中供水厂,提高了农村集中供水保障率和水质合格率。

“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新改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2处,覆盖全县 531个村屯,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80%以上村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水,受益人口33.9万。”迟维喜说。

接地气儿的实事不止一件。

肇源县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我们筹集资金4200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8个、垃圾分拣中心137个、小型垃圾处理站1个,同时购置了运输车、压缩车和垃圾箱、垃圾桶等必需设备,有了这些设施设备之后,群众开始不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有了新的去处。”迟维喜说道。

全县初步构建起“农户分类、村屯收集、企业转运、县级处理”的垃圾治理体系。累积打捆投入4200余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一次性更新了“垃圾坑、敞篷车、填埋点”等低端配置。目前,全县8个转运站和137个分拣中心均已投入使用,服务半径实现16个乡镇、135个行政村全覆盖。

“我们转变突击式的整治模式,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常规性中心工作来抓,坚持月调度、月例会,明察暗访、视频通报,排名后两名的乡镇末位检讨,后五名村屯跟踪整改。同时,我们还将环境整治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连续两次月排名最后一名的,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诫勉谈话,连续三次最后一名的,对乡镇主要领导免职处理。”

为群众办实事,记者从迟维喜的话语中听到的是斩钉截铁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