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话剧团新排世界经典名作小剧场话剧——

《纪念碑》:反思战争中的人性

话剧《纪念碑》演出剧照。

□文/摄 冯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平

端午节假期将至,12日,齐齐哈尔市话剧团新排的世界经典名作话剧《纪念碑》在齐齐哈尔艺术剧院小剧场进行第二场公演。这部话剧以独特的视角描写战争,透视出人性的救赎,饱含人生哲理。

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启动了周末小剧场惠民演出。10年间,鹤城百姓每周都有戏可看,周末小剧场舞台显现出愈发迷人的魅力!

段奕宏等曾演绎 “国家话剧院”版

作为一部享誉世界艺苑的作品,话剧《纪念碑》首演于1995年,《纪念碑》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深受战乱之苦的女人梅加,救出了面临死刑的敌方士兵斯科特,迫使他找到了被其奸杀后埋葬的爱女和另外22具少女的尸体,并用尸体“搭建”起一座揭露战争真相的纪念碑。

2013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将《纪念碑》搬上国话小剧场舞台,导演查明哲以精心创造的戏剧情境,让演员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主演段奕宏、邢佳栋、张凯丽与徐雷获得赞誉。

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念碑》也成为了当代话剧艺术的一座“纪念碑”。评论界认为,这部剧普遍引发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深刻思索,是一部能够给中国话剧创作“补钙”的经典之作。

痛苦、复仇、谢罪、宽恕

推演出的人性呼唤

坚持艺术水准、瞄准经典剧目,是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小剧场久演不衰的奥秘。

《纪念碑》剧中,一位饱受战争之苦的母亲为寻找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23名被奸杀的少女尸体,与一个法西斯士兵进行了一场心灵的较量,并引发对人性的反思。在人与战争的关系上,《纪念碑》深刻反思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将痛苦、复仇、谢罪、宽恕推演出最强烈的人性呼唤,这种呼唤也震颤了全世界各地观众的心灵,引发共鸣。

两个演员“撑起”一部戏

《纪念碑》是一部两个人的戏,以充满感性的戏剧方式将战争中的人性表现出来。一个是失去女儿一心复仇的母亲,一个是在战争中变成冷酷杀人机器的男人。在将近2小时的时间里,两个演员要各自说上55分钟的台词,真正考验了体力和演技。

如果是一般的复仇主题戏剧,通过梅加的手杀死斯科特即可作为故事的结尾。可是《纪念碑》并没有这样,而是让斯科特再次死而复生,让梅加从极端狂怒中清醒过来,她原谅了这个杀害自己女儿的罪人,这是远比复仇要艰难的选择。

为了完美诠释这部经典剧目,齐齐哈尔市话剧团组建了优秀创作团队,剧团优秀青年演员艾美丹担纲饰演女主人公梅加。艾美丹参演过《风刮卜奎》《卜奎风云》《萧红》《国之重器》等话剧。齐齐哈尔市话剧团优秀青年演员董旭饰演剧中人物斯科特。董旭演出过《陈玉霄》《农民的儿子于海河》《卜奎风云》《萧红》等话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