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演出

□张鹤凡

青藏高原辽远,神秘,美丽,能有机会融入她的怀抱,感受她的魅力,是我心中埋藏了很久的愿望,终于,我要随边疆行慰问演出团去青藏高原为前哨部队演出了!

初到青藏高原,还没来得及欣赏她的美景,我们就出现了高原反应:脸色苍白,向鱼儿一样张大嘴巴呼吸的;呕吐不止,走路时腿哆嗦的。连忙服药,吸氧。到达部队前哨,就开始演出了。当我们唱起那首《他在那里站岗》这首歌时,演出的氛围达到了高潮,哨所的官兵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我们也兴奋得忘掉了初到高原的不适。

从一个部队前哨到下一个部队前哨,需要七八个小时的车程。高原的景色是优美的,天高云淡,群山环抱。可是盘山路的颠簸,和忽冷忽热的气候,把更多的疲惫感塞给了我们。忽然感觉到原来青藏高原的怀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温暖。

那天中午,我们又去一个部队前哨演出。车子顺着盘山路一直往山上开。车窗外,触目即是的依然是辽阔的山脉,它们就那样宠辱不惊地盯着我们看。看着看着就到了下午,车子也开到部队前哨的位置了。

开阔地上,坐满了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民,有耄耋之年的长者有中青年人还有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让我们的疲惫感一扫而光。

战士们手里捧着哈达和藏民们坐在一起观看我们的演出,表演歌舞的时候,战士和藏民们也都起身和我们一起载歌载舞,大家都开心极了。

有一张照片,我保存至今。照片上是胸前佩戴着党徽的连长和一位满面笑容的藏族老奶奶,老奶奶穿着老式军装,头上围着鲜红色的三角围巾,围巾没有遮挡住的头发上系着鲜艳的发带,她手里还捧着一束鲜花。当时,我就站在他俩身后。

照片上的老奶奶是全国拥军模范,她就住在这个前哨连周边的村子里。我和她虽然没有直接的语言交流,但我看得出她的慈祥和善良,她对待哨所的战士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们之间有很多拥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适应了高原的气候,不用吃药了。我们每天都是兴奋的。那是因为我们深深地被这些边防军人感动了,他们默默坚守岗位,长年累月奉献着青春和力量。深夜,高原上特别寒冷。远处的山上,依然看得见战士守卫的身影,他们挺拔的身姿,矗立在那里,犹如青松一般。指导员说:“还有很多战士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站岗呢。”

有个老兵,守卫西藏很多年了。无法陪伴家人,心中感觉很愧疚。他想着等退伍就好了,可当他真的到了退伍年龄的时候,他却舍不得离开哨所了。

告别青藏高原,我们又到中印边境喜马拉雅山脉的哨岗去给战士们演出。

那里的风光同样很美丽,满目的青山威耸,河谷水流湍急,哗哗地流水声仿佛在对我们歌唱,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横跨河谷攀援着去山上的哨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攀上去,见一见哨岗里可爱的战士们。

终于见到他们了——紧握钢枪挺立在哨岗上,他们的脸和手早就被高原的风和日光吹磨成了黑红色,皮肤也粗糙得有了裂痕。但他们的目光却无比的坚定。听着我们的歌声,战士们的目光中含着晶莹的泪光……

这次演出的哨岗大多在深山里,没有人烟,坐在车里都会被颠起飞的山路也还算好,多数的哨岗根本就不通车,可想而知徒步巡逻的战士们是多么艰苦,因运输困难带来的物资匮乏更是边防战士们面临的极大挑战。

一天中午我们去一个前哨排演出,看见排长和战士们嘴唇都干裂起皮,脸也好像几天没洗,排长说这里地势险峻运输车上不来,日常生活用水十分困难,最难时一人两天只能喝到一瓶水。排里的战士都是比我要小上几岁的零零后,如果在家还都是父母身边的孩子,可现在高原的风霜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不属于他们的沧桑,但是他们的坚毅眼神却让人感到无比踏实安心。战士们看到我们来演出都非常兴奋,每一个节目都热烈鼓掌,最后一个节目是歌曲演唱《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音乐刚刚响起,排长和战士们就都站起来跟我们一起唱,我看见他们眼里都充盈着泪水,这是他们熟悉的音乐也是他们在这里艰苦戍边保家卫国的信念:“这里的士兵把使命抗在肩头,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这就是最可敬的高原军魂,这次随团演出的记忆,会是我一辈子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