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

摘自《一日一论语》 焦玉萍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021-6

□焦玉萍

想要了解传统文化,不能不读《论语》。想要研学《论语》,不能不走近孔子。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穿越两千五百年,让我们回到春秋时代,撷取精彩故事,共同感受这位圣人的可亲、可敬、可爱。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创办私学,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尤其是著名的“孔门十哲”,也就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篇》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十位弟子,有的德行优秀,有的擅长辞令,有的通晓政事,有的精通文献制度。他们的成人成才,充分体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教化有方。

以下主要讲述孔子教化子路的一段故事。

子路,就是“孔门十哲”里的季路,鲁国卞人。子路初入孔门时,很不安心读书。有时,孔子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摆弄长剑,等夫子考问时便一问三不知。原来,子路并不喜欢读书,常常只顾着和同学们研习刀剑,他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武将。孔子看在眼里,心想必须匡正子路的学习态度和方向才行,于是不失时机地对子路进行教育。

一年春天,孔子带领弟子到尼山游览,途中孔子命子路取水解渴。子路走到后山见清泉喷发,正欲取臼舀水,忽见泉边一斑斓猛虎大吼扑来。子路敏捷异常,纵身闪开,跃到猛虎的身后,揪住它的尾巴,拳打脚踢打死了它,还揪断了死虎的尾巴揣在怀里准备向孔子邀功。

子路一见到孔子就得意洋洋地讲述打虎经过,还问孔子如何打虎。

孔子平静地说:“上士打虎先揪虎头。中士打虎先揪虎耳。下士打虎先揪虎尾。”

子路一听,满脸羞愧,溜到山崖,把虎尾扔进山涧。

子路越想越生气:“老师明知山里有虎,却叫我去提水,这不是故意要让老虎吃掉我吗?”又想到自入孔门后,屡次受孔子的奚落,被同学们看不起,子路只觉血气直冲脑门,顺手抓起一个石盘揣在衣襟底下,欲对孔子不利。

子路见到孔子,咄咄逼人地发问:“老师,你说,上士杀人是怎么个杀法?”

孔子一愣,随即镇静地回答:“上士杀人用笔,用笔墨写在竹简上或刻在甲骨铜鼎上,以文字昭示天下,把人置于死地。”

子路怒气未减地又问:“那么中士该如何杀人?”

孔子慢条斯理地回答:“中士杀人用舌尖。人的舌头是软的,能把方的说成圆的,圆的说成扁的,众口铄金,也会杀人不见血。”

子路居心叵测地接着问:“那么下士该如何杀人?”

孔子若无其事地回答说:“下士呀,下士杀人用怀里揣着的一个石盘。”

子路被孔子点破,感到无地自容,瞬间泄了气,扔掉了怀里的石盘,五体投地跪拜孔子。从此,子路用心跟随孔子学习,名列“孔门十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