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国资国企系统组成考察团赴中国一重学习改革经验

这一天半,他们有何收获?

中国一重的党建文本十分齐全。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 见习记者 杜清玉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桑蕾

18日~19日,全省国资国企系统组成考察团,开启了“学一重、促提升、开新局”学习之旅。这是在全国上下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我省组织的一次规格高、规模大、意义深的学习考察。

在一天半的行程里,80余人的考察团聆听了中国一重集团在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管理、推进党建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等改革方面的专题讲座。一路边看边思、边听边想,收获满满。

改革 要领导抓抓领导

一重集团的改革始自2016年,此前,连续三年亏损。改革后,2017年扭亏为盈,2018年以后连续三年,公司利润平均增长131.11%,营业收入平均增长66.95%。

能有这样的成效,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谦虚地总结为,改革、创新、党建是他的三板斧。改革——创机制;创新——激活力;党建——强动力。

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全员竞聘”从高级管理层开始,“起立”重新“抢”座,拉开了改革大幕,此后一系列改革措施出炉,改革成为系统出击的组合拳,直到今年还出炉了《全面推行子企业董事长和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对于改革成果,一重认为,不能靠“守”,而是要“攻”,不断挑战新的难点痛点,才能让一重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龙煤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佳喜对照一重的改革成就表示,龙煤集团经过两轮改革攻坚,已经由“争生存”“保健康”步入“促发展”阶段。但在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上还有不足,存在逐层递减、上热下冷问题,缺少更加具体的改革评估督导调控的办法。抓改革的力度和韧劲、担当还不够,特别是“三项制度”上,一重做到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龙煤集团尽管制度措施健全,但是缺乏管理人员“能下”的刚性手段,缺乏拉开薪酬差距的硬性措施。

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智奎说,改革是一把金钥匙,“三项制度”改革明确了给谁干、为什么干的问题,实际上是让激励机制发挥了正向力量。

但一重如此真刀真枪硬碰硬的改革让人赞叹。在听完一重集团的专题讲座后,鸡西市国资局副局长何欣就提问,改革让一些职工面临出局,一重是如何做好思想工作的?主讲人一重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隋炳利回答说,在改革前,领导班子也忐忑,面临众多的棘手问题,明确了惠及基层的思路,让各级党组织讨论,向全员征集改革意见。改革的第一刀就在领导层,职工看到干部能上能下,这种“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方式,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大家服气了。

创新 引领无处不在

一提到创新的作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科技创新对于产业的深刻影响。但在一重,创新是全方位的。全员签订岗位合同和聘任合同,打通技术研发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党务人员、技能人员五个晋升通道。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让一批批能干、肯干的人冒出头,公司102名中层干部中,45周岁以下占比达41.2%。

这一点农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玉春感触很深:“一重从创立之初就不忘创新,尤其是改革之后,选拔人才的多重计划已经让基层创新融入到每一名员工的意识中,创新意识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对于一重选拔人才的方式,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宏宇也很赞叹,他说,改革就是要把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建立激励机制,多劳多得。产投集团去年也进行了改革,对总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不是打分,而是实行排队,排名最后的中层干部,由一把手约谈,如果连续两年最后,降薪。连续第三年,降职。通过排名实现了工资拉开档次,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一年能差7~8万元。

高质量的发展规划,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此次考察,一重的产业链条让考察者眼前一亮——一重立足于我省产业优势布局了风电装备、秸秆处理、冷链物流、农机制造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创新布局、创新发展带给参观者全新感受。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起翔表示:“一重集团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协同融合,在完善产业链、产业结构、市场布局、绩效考核、企业党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打组合拳,让改革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突破。对于‘十四五’期间,奋力打造‘千亿建投’的建投集团来说,此次考察可谓恰逢其时。”

有触动的不仅是国企负责人。齐齐哈尔市国资委书记刘勇对记者说,国企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齐齐哈尔正在组建6大集团,以产业+投资的方式助推12个重点产业发展。七台河市政府副市长钱言考也表示,七台河将成立国资局,要通过实施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党建 全方位融合生产经营

在一重,党建一点也不虚——为职工谋福利的惠民之家,汇聚药店、洗衣房、超市、咖啡厅,里面商品全部打折,五元的咖啡,六元洗衣,成为职工的小确幸;连续举办的“百万一重杯”,就在机床旁边发奖金,现场激励的感受震撼着在场的每一名员工。从为职工谋福利,到鼓励创新的“百万一重杯”都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

所有的国企都在进行党建工作,为啥一重的党建有声有色,还对企业经营起到了助推作用?在听过一重的讲座后,铁路集团副总经理林明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主讲人一重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张振戎回答说,党建工作要开展需要领导真重视,不能“说得很重要,干时不重要,有时可以不需要”。各级党组织明白企业运行的逻辑,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才能做懂做通。

“党建要围绕中心工作,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经营。”在小组讨论上,王智奎一语道破一重党建成功的原因。

这也让很多企业老总看到了“真相”——只有既算“经济账”,更算“党建账”,注重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与职工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两不误、双促进”。交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孙雪飞更是将党建工作概括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激活企业组织和人才活力的动力源泉。旅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利也表示,一重高政治站位,党建引领已经成为一重的软实力助推着企业向前。

学习时间虽短,但丰富的内容,让考察团全体成员都收获良多,相信他们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进一步提升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水平,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育新机、开新局,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