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院士专家将陆续走进城区中学课堂

马军院士在哈市院士专家科普导师行首场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上学生向马军院士提问。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丽娟

6月15日,哈尔滨市院士专家科普导师行首场报告会在哈市第73中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马军走进校园,作科学家精神专题报告会。记者从哈市科协了解到,今后将有10名院士专家陆续走进哈市城区中学课堂作专题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报告精彩纷呈

此次报告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方式进行。据统计,线上点击观看量已经达到3万人,线下30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学生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向马军院士学习,努力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

哈市院士专家科普导师行首场报告会由哈市科协和南岗区科协主办。特邀主讲嘉宾马军院士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长江学者”成就奖、美国化学会“科学卓越荣誉奖”等诸多荣誉。报告会上,马军院士结合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和亲身经历,为学生们作了一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科学家精神报告。

报告会上,马军院士分五大部分为学生们展示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从人类与“流行病”的斗争历史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技术发展、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技术方面研究进展,让学生们全方位了解了可持续发展下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马军院士以当下关注的热点,针对新冠病毒防疫科学技术进展为例,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绿色消毒方法与技术应用》项目,该项目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办公场所等公共场所杀菌消毒。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控制领域应用为例,马军院士详尽讲述了物联网技术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预警、自来水厂及泵站的监测和控制等内容。通过应用实践检验真知,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找灵感。

老师学生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聆听了马军院士的科普报告后,73中学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场报告会让他们受益匪浅,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

高二十三班段宇彤说:“听完此次讲座,我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只有像马院士和其他科学家那样,通过科学研究积极应对,保护生态文明,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军院士平易近人地讲述了他的学习之路,阐明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及能为我们带来的收获。马院士说,我们可以从实践中获得灵感,但我认为我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花在动手实践上的时间远远不足,由于缺少实践的经验,导致了我思维固化,缺少了尝试新知的勇气。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带动同学们一起秉持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的理念,成长为新时代更为优秀的高中生。”高二十三班邢远宜告诉记者。

高一一班班主任孙建枚表示,在场聆听的老师和同学们无不被马军院士实事求是、潜心研究、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所感动。马军院士不仅普及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也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涯教育课。作为教师,首先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能够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淡泊名利,脚踏实地,尊重教育规律。同时,更要教育学生以马院士般的科学家为榜样,早日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

10位院士专家将举行20场科普报告会

记者从哈市科协了解到,为全力促进哈市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哈市科协组建了哈市院士专家科普导师团,陆续邀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的10名院士专家深入哈市城区中学举办科学家精神专题报告,今年哈市院士专家中小学科普导师行活动将开展20场科学家精神报告会。

南岗区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南岗区将按照省市科协要求,依托自身丰富科教资源,邀请院士专家团队不定期进校园开展“科普进课堂”活动,服务对象包括南岗区青少年科普实验学校等初高中学校,科普内容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涉及低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信息安全技术、疫情防控等多个领域。

院士专家进中学课堂旨在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有力推动科学普及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各位院士专家以他们优秀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他们以亲身经历讲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渴望,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