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砥砺奋进正当时 乘风破浪再扬帆

克山县城鸟瞰。

鲜食玉米加工车间。

技术工人正在观察脱毒马铃薯试管苗长势情况。

进口大机械收获马铃薯。

□冯乐行 王超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平

翻开历史的画卷,克山县人民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如今,振兴发展的新克山以奋斗者的姿态,书写出一份崭新的时代答卷。全县综合实力再上台阶,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幅幸福宜居乡镇、美丽清新乡村、文明和谐社会的锦绣画卷全面铺展开来。

五年来,克山县既有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也有千帆竞渡、寥廓江天的浩荡和豪迈,形成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作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雄浑乐章在克山大地昂然奏响。

改革创新 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在克山县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收到一封来自76岁张玉华老人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工作人员热心服务的感激之情。这位老人前些日子给在外地的外孙女代办户籍业务,“热情的工作人员仅用了十几分钟就办好了所有手续。”

改革创新是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是争先有为的内在推动力。五年来,全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取消权力事项167项;“数字政务”改革不断深化,进驻实体大厅859个事项采用“一窗式”受理;商事制度改革有序开展,企业开办时长由“十二五”期末3个工作日压减至半日。

“来到克山发现这里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好,这极大地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在克山县百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广东云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振华饱含深情地说。

五年来,克山县推行以商招商、主导产业招商、产业链配套招商,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口碑相传的营商环境,让客商纷至而来,累计签约项目53个,签约额377.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0倍。

这五年,克山县一以贯之抓招商、抓投资、抓项目,推进了产业项目集聚建设、破题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发展奋进 县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五年来,克山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克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9亿元,年均增长5.2%。县域经济由“十二五”期末第45位跃升至第13位,经济社会实现迅猛发展。

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升,围绕做强第三产业支撑,服务业迅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速升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过千万元;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加快云鹰马铃薯一期建成投产,实现马铃薯加工能力整体跃升。

五年来,经济数据节节攀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克山县古城镇古城村文化广场上,三五成群的青年人正在打篮球,广场北侧文艺爱好者们正使用音响、投影载歌载舞,向南50米几位老人围坐在棋盘周围时不时发出阵阵欢呼。“现在村里条件好了,村民们的幸福都洋溢在了脸上。”古城村党支部书记王方云感叹。

透过农民丰富多彩文化生活可以看到,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全力解决群众的难事、烦事、揪心事。

这五年,克山县一以贯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推进了城乡一体化,为打造宜居宜业克山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生保障 交出高质量小康答卷

孙庆奎是克山县向华乡上升村五组的村民,为了给妻子治病以及供孩子读书,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20万元的外债,沉重的压力一度让这个东北汉子喘不过气来。经过国家有关帮扶政策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孙庆奎现在的外债已经全部还清了。

五年来,克山县民生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仅2020年,民生支出35.5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4.7%。送戏下乡、扶贫演出、全运会等大型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抬杆舞”“土豆片烹饪技艺”入选省级非遗……

“十三五”期间,面对多重挑战和难得机遇,克山县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用脚踏实地、苦干巧干办成了一批增动能、利长远的大事难事,新的增长动能已然集聚,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全面筑牢。克山的变化令人惊叹,克山的发展令人瞩目。此时的克山县相比五年前,综合实力更强,发展势头更足,人民群众更感幸福。

展望“十四五”,克山县委书记刘国文信心满满。“未来五年,克山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但意义重大、前景光明。”

在2025年全县综合实力必将再迈新台阶,将基本建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城乡协调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新生保障体系,全面构建起农业特色鲜明、工业快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克山。

本版图片均由 冯乐行 王超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