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郊区

学党史筑牢干事坐标 高站位做好为民实事

党员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党员干部参观东北银行钱币展览馆。

在村史馆重温入党誓词。

达勒花海游人如织。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引导群众办理业务。

风景如画的敖其湾。

□文/摄 张耕宇 郝艳峰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亿服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佳木斯市郊区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全力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力量,筑牢干事创业的精神坐标、为民服务的工作坐标、开创新局的动力坐标,用实际行动赓续精神谱系,厚植为民情怀,奋力书写现代化强区新篇章。

高标准 明方向 坚定信念勇担当

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党史学习教育在佳木斯市郊区高标准开启。

区委常委会及时研究制定了《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若干专项方案,为有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详细指引。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4个工作组、3个巡回指导组,全面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协调、督促、检查等各方面保障,为党史学习教育开好局、起好步、出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靠前站位抓推进,融入创新抓转化。通过召开区委常委会和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带动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党史学习教育。采取指定内容“上表”、学习计划“上墙”、重要知识点“上线”,将规定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计划和领导干部个人学习计划。

上下联动,雷厉风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倡导学校将党史作为党性教育的规定课程,列为“规定动作”,在郊区微发布平台推送“党史百年天天读”“郊区抗战史”等专栏,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目前,全区各党委(党组)已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0余场,动态信息被市办采纳6条,下发工作简报13期,《村史馆里学党史 为民服务映初心》等80余篇新闻稿件在学习强国、新华社、龙头新闻等主要媒体播(刊)发。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讲,引发热烈反响。将党史教育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贯穿全年开展系统学习。将区委学习室作为集中学习、晚自习和交流研讨的重要载体,广泛面向机关干部开放。开展了三天的集中学习和研讨,建立了党史学习教育区级领导联系点制度,区委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包保联系点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情况。

学有所思、学有所悟。郊区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专家学者辅导、党员代表示范”的宣讲模式,依托“郊区宣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等阵地,编制专门宣讲计划,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覆盖面。

各乡镇、街道、各单位不断对标对表,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专门学习,涌现出一幕幕生动场景。望江镇在西付中村党史馆邀请建国前老党员讲述红色历史,在黑龙江新闻专题播发;莲江口镇开展的跟着电影学党史、四丰镇和团区委联合开展的党史进校园,以及新入职干部“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专题学习等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次次展览,一场场讲座,一个个红色故事,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寻根问本、学思践悟,筑牢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刻在心上、扛在肩头。

高质量 守初心 为民服务办实事

郊区坚持高位推进、知行合一,将办实事融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走千企访万户”、美丽宜居示范工程、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基层网格化治理六方面,以“六结合”推动党员干部聚焦主业主责,盯紧群众“急难愁盼”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感。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佳木斯郊区聚焦群众热盼,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为民排忧解难践行初心使命。今年郊区有13个小区、96栋居民楼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前“开门”问策,问需于民加速了施工进场时效。

郊区物业办主任张维时告诉记者,“整治一片、提升一片”是郊区老旧小区改造的目标,老旧小区排水难、维修难、上楼难等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我们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实现了破旧立新与疏堵解难双赢共进。

针对无手续“车库”、业主私自搭建储藏室等问题,郊区通过街道办事处与城管部门相互配合,深入展开自查自纠、专项行动,自拆、助拆、党员带头拆多管齐下,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拆违治违,共计拆除违建106处1000余平方米,解决了影响环境多年的难题。

纵深推进“学思践悟办实事 奋发有为开新局”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征集问题,“盯岗位”“回头看”“点对点”查找问题,梳理全区群众“万件实事”,立行立办立改,积极创建郊区党史学习教育的品牌。

为民实事办好,百姓点赞叫好。红旗街道办通过梳理民众微心愿,线上线下收集民情民意,红旗街道办成立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涉及人居环境、便民帮扶、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切实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

有居民反映小区垃圾暂存点气味重,红旗街道办指挥中心收到诉求后,立即出动网格员进行调查核实,并第一时间反馈回指挥中心,形成办实事计划。指挥中心随即联系小区物业和玉禾田清运公司,增加垃圾清理次数,物业及时对垃圾暂存点进行消杀清理。居民脸上的笑容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的暖心注脚。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从中检视自身问题差距,让我们认识到了今后还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也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不断从群众的需求角度出发,为他们做更多的事实。”红旗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尹峰说。街道办还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制定了全年的志愿服务计划,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约836次,共参与13000余人次,其中党员干部3200余人次。在学习中铭记初心,在学习中拓展思路,在学习中找到破解难题方向和答案。

郊区提出“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由8小时党员转为全天候党员”,制定实施“1+N”下网格帮联对接机制、机关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机制等,将全区党员打造成为为群众办事的中坚力量,目前已有5000余名党员积极对接群众急难愁盼。我区统一制作了《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纪实簿》,通过纪实簿我们可以清晰地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党员办实事的进展、解决成效评价等,实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闭环管理。

“走实”又“走心”,“难事儿”不再难。走进郊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上来,帮代办制、首问责任制,开门引导,真诚扑面。为了方便老年人办理业务,营商局让绿色通道更便民:没带照片的现场免费照,行动不便的全程代跑腿,老年证秒办。现在前来办事的老年人都是笑盈盈地走出大门。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郊区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一件事一站式”服务专窗,实行企业开办“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窗出件”,打造流程最少、材料最少、环节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好的优质政务服务。郊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黄峰告诉记者,在“学思践悟办实事,奋发有为开新局”工作中,他们将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线上“一网通办”,深化“一件事”改革,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高质量推进郊区营商环境建设。

郊区营商局还推行了“供需对接”服务。在“走千企访万户”的全覆盖回访中,在发挥各平台作用,发布用工信息。针对技术工种需求,这个局积极联系相关院校,企业可以选工人到学校进行定向培训,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和技术支撑,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和断点。

张立功经营一家大米生产企业,10多个品牌在云贵川市场认可度逐年提高,佳木斯大米的品质好在代理商心中早已印证为热销品类。随着企业发展,原有的两条生产线满足不了旺季市场需求。改扩建的想法在张立功心里越来越强烈。

“郊区职能部门服务周到细致,也给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一直没有合适的地块进行改扩建,是包保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贴心服务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让张立功高兴的是,有了场地后企业可以再上两条生产线,产能由原来的30万吨增加到50万吨。“现在有啥困难就找社区网格员、找‘专职服务员’。”张立功说。

在“走千企访万户”活动中郊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类惠企政策。郊区政府同4家银行、5户企业开展金融对接服务。截至目前,全区贷款企业30户,共38笔贷款,贷款金额为7亿元。成立了2100余人的服务企业专员队伍,为6677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落实惠企政策、解决问题共计7120条,减免房租、土地租用等金额182万元。

高站位 强信心 砥砺奋进开新局

一项项创新工作出新出彩 ,一张张成绩单可圈可点。当下,郊区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担当热情迸发,以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迎难而上的斗志高质量定位动力坐标。

把握前进方向,抓住发展机遇,郊区锚定“工业强区、农业富区、文旅名区、智慧新区”目标,超前谋划、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目前,一季度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实现了春季“开门红”。

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浑然一体,优美田园与乡村悠韵如诗如画,文旅项目与民俗风情相映成趣……锚定把“郊区变景区”的发展目标,郊区围绕“东极之郊、秀美之区”总体发展规划,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步朝着特色鲜明、产品丰富、服务优良、品牌彰显、质效并进的旅游强区目标迈进。

卧佛山滑雪场、达勒国家森林公园、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等热点打卡地,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目前,郊区正在积极与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商会对接,全面启动郊区全域旅游和冰雪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主动对接全省全域旅游、冰雪旅游“两个规划”,嵌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佳木斯“城市花园”功能定位。

在郊区的区域版图上,11个乡镇、100个行政村、188个自然屯,错落有致分布。今年,郊区美丽宜居乡村评比“擂台赛”擂响战鼓,“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现,以乡村“美颜”换农民“笑颜”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走进沿江镇民兴村,柏油路上干净整洁,硬化的边沟看不到一点垃圾,沿街村民家门口统一摆放的方形绿化木池子,村民自己栽种的花草美不胜收。

2018年村里筹措资金建设了公共水冲式公厕。环境好了,日常保持很重要,民兴村书记袁训喜深谙这个理,他每天早上4点半准时起来,沿着村里转一圈,看到有村民家门口有垃圾和杂物,都叮嘱大家及时清理,要是不清理,他就带头帮助清理。时间长了,大家都养成了自觉爱护身边环境的好习惯。

“领导干部带头有信心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更有信心保护身边的环境。”村民祁良伟说出大家的心声。

一条条道路宽广整洁、一座座小院花香四溢、一个个广场特色鲜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一点美”到“全域美”,通过“打擂台”引入“争先进位”竞争机制,最大化地发动群众,调动所有村屯积极性,推动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工程创建质效提升。

郊区永安苗圃,曾经的两个“垃圾场”变成了小公园,街路两旁树苗整齐划一,新修的边沟、栅栏让大街小巷洁净有序,生活在这里的每人都有一份功劳。

多年来,永安苗圃群众一直苦于闲暇之余没有休闲去处,改善人居环境成为大家热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买花苗钱从哪来?苗圃群众从自家院子里的“胡芦草”入手,打下花籽放到大棚育苗,不花一分钱让苗圃街道两旁鸟语花香。邹运奇会电焊负责焊栏杆,刘金瑞可以当瓦匠,男同志挖坑植树,女同志负责栽花,会开车的负责材料运输,建设家园齐上阵。

从“上访大户”变成了环境整治“排头兵”的崔玉福说:环境的变化来源于环境的质变。“以前我家门前就是一个垃圾场,垃圾堆积了近20年,下沉到地下足足有40厘米深,夏天那个味道就别提了。现在只要有需要家里的农机具随便用,我也要为苗圃的美化出一分力。”

永安苗圃改造至今,大家出工出力帮建,节省开支17万余元。大家把捐物和劳动作为一种荣耀,开工不设障碍,投工不计报酬,这正是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转化的真实注解。

汲取奋进力量,走向美好明天。郊区全体党员干部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唱响问需于民“暖心曲”,画好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区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