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连冠”耀眼成绩单的背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奋进之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提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一诺

海至尽头天是岸,山到高处人为峰。

在共计十场比赛中一直排名第一,全国2800多所高校中总排名第一——最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央视频同步在线答题“十连冠”的消息,在全国各高校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高手如云”的这场全国大赛中,龙江中医学子何以取得“十连冠”的骄人成绩?为此,记者于近日深入该校采访,在与学校师生们的接触和交流中,逐渐感悟到了这其中的原由。

“十连冠”的背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积淀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此次大赛夺得“十连冠”,是与学校党委常年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尤其是 “四史”学习教育分不开的。他们把“四史”教育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统筹,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党员发展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四史”教育作为鲜活教科书,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推动“四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学校以形式多样、效果入心、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四史”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竞答;组织万名师生先后观看同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堂思政大课;举办首届班级学生干部素质能力大赛;成立团校并开展党史学习培训;举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组织学生收看“四史学习教育·微领学”网络直播课堂;参加“龙江四大精神、龙江高校博物馆线上研学巡展”;积极开展百名大学生讲“四史”活动等,推进“四史”知识传播全覆盖,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领悟“四史”的价值蕴含和实践要求,学习教育成效显著。

“十连冠”的背后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覆盖、立体化

党史是“四史”的核心与关键所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学习党史同总结“四史”学习经验、结合中医药特色、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五专”“五行”并举工作体系。

党史一起学、师生同参与、朋辈共讨论。学校有效借助“报、网、端、微”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党史知识传播。持续聚焦“五大专题”联动推进:一是专题学习扎实推进。将理论学习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党委常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学先行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校24个二级党组织、157个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红色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实现师生党史学习教育自学有深度、共学有计划;53个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实现联学促学。二是专题培训入脑入心。在统筹安排各类专题讲座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师德专题培训;与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共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师生参观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等10余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三是专题研究卓有成效。承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题培训和集体备课活动,在《思想教育研究》《黑龙江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研究成果多项。四是专题宣讲积蓄力量。充分利用省委和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师生宣讲团、辅导员沙龙、大学生讲坛开展专题宣讲81场。五是专题活动精彩纷呈。举办党的光辉历程专题图片展等2个主题展览;组织师生录制红歌联唱、毕业纪念、超燃快闪等3个视频,观看5部红色电影;广泛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红歌展演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变“理论讲授”为“共情感染”,变“理论文字”为“沉浸体验”,全校师生在感悟党史魅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需求驱动力”,逐渐形成全校性的党史学习教育浓郁氛围。

“十连冠”的背后是找准党史学习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脉问诊化解“急难愁盼”。学校党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17个基层单位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共征集到各方面意见、建议1006条,经汇总梳理后形成478条具体建议;“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建议204条,列入台账问题共计22项;着力推进校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汇总96项校务服务。

重点实施“五大行动”笃干求实:一是推进后勤整改保障行动。开工建设一栋地下1层地上17层的学生公寓;对全校24栋建筑物安装远程温度监控软件,在2020-2021年度供热期节约供热经费约260余万元,同比节约热费约19%;全校3个食堂均延长就餐时间,特色档口开设“夜宵”服务。二是简化办事流程提质行动。高质量完成15563名师生的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率高达99.03%(禁忌症除外);各附属医院积极推进智慧化医院建设,为老年群体、特殊群体提供精准医疗服务,从细节入手提升便民服务质量。三是关爱特殊群体温暖行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残疾大学生关心关爱工作,守护残疾学生学习生活“无碍”;多渠道、全方位助力学业、就业、心理困难学生“解困”,关爱特殊群体学业进步、成长成才。四是开展志愿服务爱心行动。学校师生、医护人员深入街道、大中小学校、企业等开展义诊、健康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开展献血车进校园无偿献血活动,433名学生献血量为116170ml;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广大群众进行各类专业化指导。五是服务龙江发展助力行动。附属医院全面开启百名专家夜诊服务;开展大小兴安岭地区特色资源基因测序及代谢表型研究工作为社会办实事;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职能,为多所医院和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学校主动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解难题,把学习教育势能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动能。为师生办实事、为社会办实事持续发力,落地见效。

“十连冠”的背后是教育与教学两个轮子一起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熟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人都晓得,除了在这次“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舞台上大展风采外,该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全国也是“风头正劲”。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个轮子一起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内涵建设不断强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博士后一级学科科研流动站、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量均列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奋力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

深耕“教育教学改革”这片沃土,不断结出丰硕果实。学校连续两次获评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2018年,在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的《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对中医学、中药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完善和专业认证实践作出论述逻辑突出贡献,被评为一等奖。同时,学校独立研究的《“一主线、双贯通、七结合”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创新了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的建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经典、传承与创新并重贯通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被评为二等奖。据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政府类的最高奖励。

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到目前,该校已有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此外,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学科排名并列第一、中医学学科排名并列第四,成为全国获评“A+”学科的三所中医药院校之一。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激发新动能。“十三五”时期,该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质量明显提升,获得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立项 1018 项,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药材GAP研究中心,创建东北三省唯一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实验室),首创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新理论及方法体系,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和中美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合作中心,获批2019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获得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成果创新奖”。作为北药开发牵头单位,积极构建生物医药学科群,积极建设“中国北药园”,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龙江森工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北药开发工作开新局,全方位服务龙江中医药产业立体化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而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正在倾力谋划和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蓝图,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大学为目标,全面把握新形势,围绕国家和龙江发展重大战略,谋篇布局,在新发展格局中精准定位,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