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办实事 风鹏正举开新局

哈尔滨市道里区学史力行实干为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助老餐厅。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国红摄

建国街道打造“微心愿”墙。

迎“七一”彩化景观造型工程。

北方电竞产业中心落户道里区。

积极构建优良的城区环境。

持续推进中央大街商务区改造升级。

在松花江滨洲铁路桥打造的“党史学习教育长廊”。

开通的直达莫斯科货运航线成为临空经济区发展的跨越。

□孙姬 吕建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波 马智博

在新投用的助老餐厅里解决一日三餐,68岁的道里区居民赵丽梅对于不出小区就能享受的助老服务,感到获得感提升了一大截。“助老餐厅不仅菜品丰富、多样,而且营养搭配合理,价格很实惠,每天不用再为‘吃’什么发愁。道里区办的这件实事,办到了群众心里!”赵丽梅老人点赞的家门口助餐服务,正是哈尔滨市道里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而构建的新型养老助餐服务体系。道里区委书记肖彬表示,“道里区把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基本着力点,聚焦老年人迫切需求,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化参与、多元化供给,建设了一批助老餐厅和为老助餐点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打通养老助餐服务的‘最后一米’。”

如今在道里区,无论是机关、企业、社区、学校,还是农家炕头、村户院落,一个个为群众办实事的身影活跃而忙碌,一串串为群众办实事的脚步铿锵且有力。

以学为基、以史为鉴、以行为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道里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要求,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突出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突出关键重点、载体创新;突出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突出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走实走心、见行见效。

建立一项包保制度,组建一座宣讲“人才库”,编纂一本《道里红色足迹》,拍摄一部道里党史影像志,编排一部史诗交响音乐剧,绘制一条红色“路线图”,织密一张党史“学习网” ,兴起一场“红色分享”热潮,选树一批身边典型,兑现一本民生“幸福账单”……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道里区积极探索全社会学党史的途径办法,创新推出“十个一”,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营造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学、广大党员主动学、居民群众参与学的氛围越发浓厚。

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强大动力和硬核举措,道里区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共为群众办实事近2万件,“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如春雨润物般浸入百姓心间。

用办事力度体现民生温度

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望着在教室里学习英语的小孙子,建国街道河广社区居民项桂红眼睛稍显湿润,“无力负担学费,一度让孩子和喜欢的课程绝缘,现在街道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孩子非常开心。”项桂红一家的迫切心愿,是在道里区建国街道办事处汇聚辖区企业力量点亮群众“微心愿”行动中满足的。

群众所期、所盼看似微小,却表达了心底最迫切愿望,牵涉的是他们的切身利益。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哈市道里区聚焦群众关切,以更大力度实实在在办好暖人心聚民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实”起来。

聚焦大民生 真心真情办实事

道里区聚焦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进业有所就;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有所教;实施新一轮健康道里行动计划,推进健有所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用足用好保障政策,推进弱有所扶;推进道里文体中心及气膜冰上体育运动中心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娱有所乐。启动实施“老年助餐”工程,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化参与、多元化供给,建设了一批助老餐厅和为老助餐点,并为高龄和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服务,打通养老助餐服务的“最后一米”,进一步健全完善为老助老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道里区在防洪纪念塔广场建设迎“七·一”彩化景观造型工程;在松花江滨洲铁路桥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长廊”,成为市民、游客的“红色课堂”和党史学习教育阵地。策划打卡红色地标徒步走、“全民大合唱展演”等21项文化活动,开展“红色影片巡映”“百天百场文艺巡演”“书法绘画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2230场。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宜居指数

聚焦城市品质提升办实事,哈市道里区通过解决一批多年想解决未解决的难题,不断提升宜居指数,让百姓幸福感满满。

群力地区规划的青海路多年来建设主体不清,私建滥建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出行。道里区主动承担起道路建设责任,目前已经组织实施了集中拆违和项目征收,项目通车后,将进一步提升群力地区交通便利度。

道里区专班推进20多年烂尾楼龙凤大厦复建工程,预计今年6月末总体完工。围绕拆违攻坚进一步集中发力,今年以来,已拆除违建288处、8.4万平方米,累计拆除城区存量违建85%以上,保持了打击违建的高压态势,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优化政务服务 擦亮金字招牌

聚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办实事,道里区推出一批便民利企的措施办法,让 “办事不求人,道里好办事”的金字招牌不断被擦亮。

对471项政务服务事项精简优化,压缩审批时限41%,实现网办比率达到97.52%,“最多跑一次”占比率98.85%;在区政务服务大厅新设5个“不见面”服务区,增设“敬老窗口”,在民生服务中心设置“爱心窗口”,为残疾人、老人提供全程专人帮办服务;梳理了84项常办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把最优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和市场主体身边;创新采用“绿色通道+容缺受理”模式,梳理出大厅实现容缺受理事项61项,拓宽政务服务渠道,引导“网上办”“自助办”“预约办”“快递办”,简化了登记程序,降低了企业成本,实现政务服务有温度更有速度;建立9处营商环境监测站,组建一支由2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团体负责人以及群众代表组成的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队伍,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形成监督合力,叫响“办事不求人,道里好办事”品牌。

群众急难愁盼 用心用情化解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哈市道里区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眼前的“微烦心事”。

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帮助居民解决难题。建国街道动员了102家企业帮助困难群众实现了2257个“微心愿”;建国二道街6号庭院党员自发组织起来,成立“阳光爱心服务队”,维护庭院楼道环境、举办邻里节。同时针对特殊群体需求,开展“双百”活动,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安装100个烟感报警器,保障了困难家庭用气安全,在100个楼道安装了“爱心小板凳”,解决居住在高楼层老年人上楼难问题。抚顺街道在全省率先成立5个“物管会”,承担业主委员会相关职责,制定进出制度,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道里区律师行业协会党委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开展“律师有约法律进社区”活动,18个律所党支部把法律服务送到134个社区群众家门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累计提供各类法律服务2441件次。

办实事问需于民 抓落实逐层推进

“道里区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担保,让我们顺利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为公司上市清除了障碍。”拿着盼望了7年的不动产权证,哈尔滨鹏程药用包装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铭十分激动。记者了解到,这个事项,由哈市道里区长董继文担任组长专项推进,通过认真调研,为企业解决了困扰7年的“难心事”。

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道里区开门问策、问需于民,细化任务安排,分层推进落实。

“四个聚焦”靶向施策服务民生

道里区围绕聚焦主责主业、聚焦改作风优环境、聚焦办好“民生微实事”、聚焦办好“群众微烦心事”等“四个聚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区委常委深入党史学习教育联系点,带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真正摸清基层单位和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难,梳理涉及发展大局、基本民生、群体问题、个体困难办实事清单1381件。

回应期盼 挂图作战 合力推进

对梳理出来事项清单,道里区根据解决难易程度、轻重缓急等,建立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台账,区委区政府带头,将“办实事”分成区级班子、区直各部门、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个层面,分层发力,合力推进。

区级领导带头包保推进55项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细化分解为129项具体任务,按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区直各部门通过开展“立足岗位抓发展促服务”志愿服务活动,迎着群众期盼走,奔着群众问题去,出实招办实事,已办实事3415件;基层党支部以“领办微实事”为题,解决环境整治更新、特殊群体个性需求等群众“眼前事身边事”1557件;党员干部以“我为群众办一事”为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点滴小事15253件,让居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效。

完善服务机制 务实显成效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道里区健全完善解决民生问题“三包四保”制度:即,区领导包党(工)委(党组)、街(镇)领导包社区(村屯)、社区(村屯)包党员,保学习推进、保活动开展、保问题查摆、保实事落实,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道里区抽调47名干部,组建了4个工作组和 5个巡回指导组,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实地督导党史学习教育质量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两张皮”、搞形式主义、务虚功等问题及时指出纠偏,对群众不满意、效果不明显的,及时“返工”“补课”。

践行初心谋发展 砥砺奋进启新程

哈市道里区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奋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开局“十四五”交出亮丽答卷。截至目前,道里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重要经济发展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亿元,占预算的48.9%,同比增长3.7%,增收1.5亿元,收入总量继续位居九区之首。

临空经济产业蓄势“起飞”

不久前,一架满载32吨百货商品、机电设备及配件的波音757型全货机由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起飞直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成为哈尔滨市开通的首条直达莫斯科货运航线。航线的开通将强势引入一批货运仓储、航空物流等产业项目落地,成为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锚定临空产业,道里区抢抓政策机遇,推动临空经济区与哈尔滨新区、自贸区、综保区、内陆港改革联动、发展联动,补齐工业短板,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点推进“管委会+平台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道路、雨排、水系及景观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临空经济区内部路网,推行土地弹性出让、租让结合等新模式以及园区标准厂房分幢、分跨转让模式,全面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围绕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三大核心产业,加快构建临空产业体系,全力推进航空制造产业园、新零售产业园、中央绿色厨房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开工建设,在完善产业链上补链、延链、强链,释放临空产业集聚效应。哈尔滨线上新经济产业园位于哈尔滨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园区的中心位置,共分物流仓储区和综合服务中心两大部分。物流仓储区共有6个仓储库,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可同时存储货物3万吨。其中海关查验仓1个,设有6条通关查验线,具备进出口货物通关功能,4条进口,2条出口,已逐步开展9610、1210跨境电商业务,并建立9810、9710大宗B2B业务试点。截至目前,海关查验通关包裹数量59313件。当前开通的对俄货运包机航线,成为推动道里临空经济发展新引擎。

改造升级百年老街华丽蝶变

近期,来往于中央大街的市民、游客发现,百年老街上又有一批建筑被脚手架、防护网包裹,开启新一轮的改造提升。

为深入推进中央大街商务区改造升级,道里区计划投入4.5亿元,继续推进智慧街区建设,完成辅街96栋建筑粉刷修缮和街区附属设施升级改造、欧陆风情雕塑等项目实施,加速老街“旧貌换新颜”。打造3条“特色+外摆”主题示范街区和2个特色庭院,接续举办以“四季道里、天天精彩”为主题的中央大街嘉年华活动,推进高品质商务区业态提档和功能提升,构建商圈、街区、景区多层次消费平台。

大力推动传统商贸业态转型升级,在街区店面总量26%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首店、旗舰店、网红店等新兴高品质业态比例,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繁荣首店经济、特色小店经济和夜经济,深度调整俄罗斯商品等同质化业态,增加国际优质消费品和高端消费品供给,降低街区店面闲置率,积极发展流量经济、体验经济、共享经济,打造多元化消费新场景,全面提高时尚消费影响力,着力将中央大街打造成为全省全市时尚消费的新高地。

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区域发展

道里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筑发展平台,全力谋划建设科技创新攻坚体系,激发科技创新这个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变量、最大增量和主导力量,塑造道里区发展新优势,为哈尔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制定出台《道里区促进科技企业发展扶持办法》,以政策红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激励科技企业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服务,完善现有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服务。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工大技术转移中心、工大正元防疫纳米材料生产和中龙飞机拆解项目,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聚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用足用好市级“雏鹰计划”“展翅计划”“瞪羚计划”等专项政策,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鹏程药包、华兴门业、世轩塑料、美华生物等实施技术升级改造,促进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产业项目升级点燃新动能引擎

道里区突出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制造业比重,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切实把重大产业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总开关、生命线,抢前抓早做好土地供应、资金筹措等各项前期工作,确保服务提质、开工提速。

今年,哈市道里区重点推进省市重点项目19个(含纳入省百大项目2个),年度计划投资28亿元,目前已开复工项目16个。哈尔滨临空经济区航空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全面复工,融创·供销临空综合产业园区(融创·供销现代临空食品智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项目用地14万平方米即将挂牌。截至目前,2021年度专项债项目共组织申报5个,申报专项债资金共计15.466亿元,目前得到国家反馈项目2个;2021年申报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8个,目前已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5个,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为14740万元。

年初以来,道里区累计开展招商活动近50场次,预计实际使用内资25.1亿元人民币,实际使用外资35.6万美元。新签约产业项目8个,投资总额185.2亿元。一汽远达智能特种车项目去年4月成功摘牌,并在当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年产1-2万辆“智能城市环卫专用汽车”哈尔滨生产基地;国信优易智能芯片模组生产项目,主打边缘运算人工智能芯片和边缘运算视觉识别芯片应用,已经完成办公区和展厅基础装修;拓百世玉米全粉项目,计划建设1000吨玉米全粉生产线,目前中央大街体验店已正式运营,迎宾产业园区厂房即将开始装修,项目将有效拓展玉米粉产品品类,有力提升玉米粉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

5月9日至5月15日推出的2021年系列促消费活动中,道里区发放400万元消费补贴,活动7天参与活动的5家商场总营业额8500万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29%,较2019年同期增长22%。在6月20日的汽车消费促进活动中,参与活动车辆1600余台,销售额2.2亿元,产生税收5610万元,直接带动汽车保险、成品油、汽车加装及美容消费1亿元,进一步促进了道里区消费升级,繁荣了消费市场,给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深挖沿江资源做优旅游产业

道里区充分发挥沿江滨水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产业集中、欧陆风情浓郁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以申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动,突出以文促旅、以旅带商、多业融合,推动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向高品质消费目的地转变。推动文旅与时尚、赛事、创意、科技等深度融合,打造 “丁香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系列活动,观光索道星空夜宴、德嘉码头消夏节、索菲亚音乐艺术展、中央大街老街音乐汇、花车巡游等等精品文旅项目,拉动文旅市场回暖复苏。

以西餐、冷饮为主题科学规划沿江16处房产业态,稳步推进比利时精酿啤酒屋、中西餐融合精酿啤酒广场、精品日本料理餐饮店等业态升级改造工作,打造新的旅游消费精品网红打卡地。做强沿江滨水黄金岸线大文章,推动冰雪嘉年华、德嘉码头等龙头景区提档升级,逐年提升品质,力争202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亿人次,把道里区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有序规划长岭湖未来发展方向,加快谋划融创国际会展中心、工大国际商学院等项目,努力将长岭湖打造成为兼具文旅、商务、会展等多重功能的哈尔滨“雁栖湖”。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