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12月24日1版

2014年1月22日3版

2003年12月22日1版

2004年6月7日1版

2004年4月11日1版

2004年12月27日1版

2017年9月23日1版

1990年6月16日1版

2014年7月1日1版

2000年12月7日3版

2017年8月9日2版

2017年4月16日1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3年,《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出台,十年间,黑龙江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经济社会焕发生机。在调整改造的“新十年”中,再造产业竞争优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龙江儿女再次吹响经济腾飞号角。

取消农业税 实施粮食直补

2001年3月,省委省政府根据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决定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4年3月19日,省委召开常委会,研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陆续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制度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全省粮食产量突破600亿斤大关,之后连续四年稳定在600亿斤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大国有煤矿战略性重组

2004年12月26日,黑龙江省对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4个国有重点煤矿优良资产实施战略性重组,引进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中外一流大企业战略投资而组建股份制企业——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

2013年11月,国务院正式实施《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我省牡丹江、大庆、鸡西、黑河、伊春、大兴安岭、七台河、鹤岗、双鸭山以及尚志、五大连池等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

近年来,我省抢抓政策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统筹推进,各资源型城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停伐休养生息

2000年12月,经过两年试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启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年调减木材产量751.5万立方米。

2010年12月,《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下发,大小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主伐,仅仅保留小规模的抚育伐。

2014年4月1日,国家林业局宣布,停止以大小兴安岭为主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自此,我国北方最大的“绿色屏障”,由大小兴安岭以及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系组成的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黑龙江广袤林海,开始休养生息。

我省推动林区转型,50多万林区人实现重新就业。

哈洽会 南联北开 全方位开放

1988年5月,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思想。1990年6月,我省首次成功在哈尔滨市举办了“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

2006年更名为“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实现了由地方边境贸易洽谈会向国家级和国际性盛会的历史性跨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及与俄罗斯等国家开展深入对接与合作的重要平台。2014年升级为中国-俄罗斯博览会。

目前,“哈洽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1届,见证了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