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人实现粮食总产100亿斤,用了48年;200亿斤,用了10年;400亿斤,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并且已连续10年。粮食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北大荒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不断奋进,得益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得益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得益于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普及,目前垦区的机械化率高达99.9%,为建设现代农业,打造“农业领域航母”开辟了光明大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国良摄

垦荒战士初到北大荒。

1955年8月30日,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从北京出发。

“北京庄”青年。

八五〇农场第一任场长余友清。

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

知识青年在北大荒。

北大荒集团已经具备了超过400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保障能力,成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名符其实的“压舱石”。

七星农场大粮仓。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树江摄

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北大荒精神根植于华夏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勇敢、节俭的传统美德;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它吸收、融合和延续了包括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在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它汇集了广大科技人员、知识青年和支边青年的优秀精神内涵;它融汇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几代北大荒人共同的优秀品质。

解放军战士踏入荒原——

揭开了北大荒精神诞生的历史帷幕

★1947年,为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战略决策,人民解放军的大批部队和黑龙江的地方干部开赴北大荒。掀开了北大荒开拓史上最光彩的一页。

广大拓荒者开荒建场——

奏响了北大荒精神形成的壮美乐章

★1954年,担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提出,由五师副师长余友清率一支先遣队到密山、虎林一带踏查荒原,创办农场。1955年,铁道兵第一个农场——八五〇农场宣告成立。

★1955年起,响应团中央号召,有14批2570名青年拓荒者先后来到了北大荒,汇成一支气势宏伟的垦荒大军,建起了“北京庄”“天津庄”“河北庄”“哈尔滨庄”等集体农庄。

★1956年起,铁道兵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师等9个师共1.74万人,分别从福建、广东等地开赴北大荒,先后建起了一批八字头的农场。成立了第一个中央直属农垦局——铁道兵农垦局。

★1958年,在党中央的号召和中央军委的部署下,3月至5月,8.15万名复员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创建并扩建农场。

知识青年赴边垦荒——

谱写了北大荒精神发展的亮丽新篇

★1968年12月,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垦区先后共接收城市知识青年54.9万人。

几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

锤炼和升华了具有历史传统和时代特色的北大荒精神

百万垦荒大军,历经几代人的艰辛开发,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在祖国东北部的大片荒原上,建起了我们最大的机械化农场群和商品粮基地,终于将5万多平方公里的漠漠大荒建成了闻名遐迩、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农业的黑龙江垦区。

北大荒人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30亿斤以上,实现“十七连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