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精神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铁人王进喜

1960年的3月,王进喜接到开发新油田的指令,领着队伍带上所有家当,从春暖花开的玉门奔赴还是冰天雪地的大庆。

他带领1205钻井队干字当头:缺装卸设备,他不等、不靠、不要,人拉肩扛,把35吨重的钻机运到9公里外的井场,创造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奇迹;3天3夜,将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矗立荒原;5天5夜不下“火线”,带领全队打出了会战开始后的第一口油井,大长了中国石油工人的威风和志气。

在第二口油井打到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井毁人亡。紧急的关头,他不顾自己腿上有伤,扔掉双拐,毅然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就这样,在冰冷的泥水里整整奋战了3个小时,井喷被制服了,设备和油井保住了。王进喜刚被大家拉上来,就昏倒在地上。

为了国家,铁人吃住在井场,长期超负荷运转,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1970年4月被查出胃癌晚期。生命的最后时刻,恢复一点清醒意识的王进喜提出了一生最后的要求:我要回大庆……

这年,王进喜只有47岁。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铁人离开时的上世纪70年代,大庆年产油量已经达到2000多万吨,可国家需要大庆生产更多的原油,换取更多的外汇。而当时试验区产量大幅下降,油井平均含水上升到54%,油田增产面临严峻考验。难能可贵的是,以王启民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勇敢地挑起了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担。

王启民带着病痛,和同事们在方圆9平方公里的试验区里,整整摸索了10年,采集分析了1000多万个数据,创出了“分层开采”的方法。1976年,油田年产原油5030万吨,把原定目标整整提前了5年。上世纪80年代,王启民和他的伙伴们再次向限制油田开发的“门框”发出挑战,把厚度在0.5米以下的薄差储层变废为宝,相当于为国家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 7.4亿吨的大油田。

大庆新铁人李新民

进入新世纪,面对国家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的现实,大庆石油人积极响应国家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开启了建设“海外大庆”的新征程。

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李新民主动出征。在非洲沙漠上,他们一起步就遇到了困难,两台发电机被海水严重腐蚀。李新民和大家一手拿图纸,一手拿电话,让国内的专家遥控指导他们改设备。当两台柴油发电机终于发出轰鸣声,每个人的脸上都爆掉了一层皮。面对恐怖袭击、高温酷暑等恶劣环境,李新民和队友们把钢铁1205钻井队的队旗牢固地树立在非洲大地,创造了10亿美元的中东区域大市场,践行了“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