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 大基建筑牢幸福根基

哈尔滨市太平污水处理厂于2004年启动建设,2006年2月15日正式运营,承担着哈尔滨市松花江南岸沿江截流排水体系的污水处理任务。

哈尔滨净水厂。

佳木斯中恒热电有限公司是佳木斯集中供热厂的主要单位之一。2016年,佳木斯中恒热电有限公司“两炉两机”项目投产,对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原佳木斯集中供热厂不环保、老旧机组设备完成了替代。

“三江”治理工程黑河市城市防洪工程防洪墙施工现场。我省在2014年全面启动“三江”治理工程提高防洪能力。

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是哈尔滨市兴建的第一座污水处理厂,1996年开工建设,负责处理来自马家沟排水区的污水。

2020年9月,经过近五年的建设,省百大项目——奋斗水库正式下闸蓄水,穆棱市30万百姓有了新的水源地。

龙头桥水库,工程主体位于宝清县境内,处于三江平原的挠力河上游,是一座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该水库1998年4月开工,2002年8月竣工。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倩

一项项润泽八方的水利工程拔地而起,一条条通向田间地头的灌溉水渠纵横开阖,一股股流进千家万户的甘泉清澈可口,一处处田宅家院和高楼大厦整洁温暖……

百年筚路蓝缕,百年日新月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天的龙江经济腾飞的同时,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让人们宜居宜业,更优居优业。

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三条大江聚集在此,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引领百业俱兴,百年来,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脚步从未停歇。江河堤防、水库、大中型灌区、农村供水工程等多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开花,一组组数据,诉说着龙江亲水、治水、兴水的伟大功绩。

我省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发展历程。种种变化,深深镌刻在几代龙江人的记忆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省大力推进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路网、供水供热供气等一系列民生需求得到较大改善,有效解决了过去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短板带来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是我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发展最快、变化最明显的一个时期。

——党的十九大以来 在加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心从设施的“数量”向“质量”转变,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和高效性,通过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服务功能和环境品质。

河堤

全省共建成江河堤防长度15231公里,保护了全省28%耕地和46.6%人口。哈尔滨市主城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0年一遇,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庆、伊春、黑河市等主城区基本达到100年一遇;县城及其他重点保护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水库

兴建各类水库895座,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完成水利投资580亿元,三江治理、引嫩一期扩建、奋斗水库、阁山水库等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

农村供水

全省农村供水工程已达到18558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95%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2018年底提前两年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26.6万贫困人口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水利

江河安澜、水青岸绿、科学灌溉、粮食安全。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在建水利工程项目共有406个,其中已开工的有271个,在人水和谐的空间格局内,龙江兴水伟业,持续高歌猛进。

住建

供水

在城镇供水方面,先后经历了手压水井供水、以地下水或地表水为水源的单一水源集中供水,再到双水源或多水源安全供水的发展历程。截至2020年底,全省城镇供水能力达到671.54万立方米每日,经过深度处理达到优质水的比例近90%。

供热

在城镇供热方面,居民室内供热温度标准先后由不低于16℃到部分时段18℃再到全天不低于18℃,现在又拟将室内温度调整为全天不低于20℃,供热保障水平逐步提升。

燃气

在城镇供应燃气方面,直至上世纪70年代,液化石油气进入居民生活才开始有了初步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城市燃气取得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供气管道长度13097.89公里,天然气储气规模666.54万立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0.8%。

污水处理

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1993年全省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实现从无到有,到2012年县级以上城镇全覆盖,之后城镇污水处理进入了提质增效新阶段。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18座,115个重点镇全部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人民群众的更多期许,正在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