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 英雄城续力奋进 新跨跃宜居开放

镜泊盛景。

牡丹江畔江滨公园。

莫斯科至绥芬河直达班列常态化开行。

美丽乡村。

虹云桥承载和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张树永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云

牡丹江市因江而名、因路而兴,四面青山排闼、一江春水绕城,是中国对俄沿边开放城市、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中心。这里生态宜居,森林覆盖率高,旅游资源富集。这里,更是一座遍布红色血脉、传承着红色基因的英雄之城。

牡丹江地区是“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发端地区之一,是人民空军的起飞地。在牡丹江战斗过的“八女英烈”和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入选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行列。

“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牡丹江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红色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文化符号。

新中国成立后,牡丹江走过了从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探索转型、追赶跨越到振兴发展的壮阔历程。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国初期的665元增长到2020年的3.3万元,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相继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全省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30%以下,农民收入连续18年领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奋力推动牡丹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上升到全省第3位;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服务业潜能有效释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开放优势不断巩固提升,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加快建设,绥芬河口岸成为全省唯一常态化开通的陆路口岸,扣除原油管道运输因素,货运量占全省陆路口岸的80%;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掀起热潮,今年一季度实际利用内资同比增长523.4%、增速位列全省第3位;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4%,项目建设实现量质齐升。

创新要素不断汇聚。强力推进“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深化市校院企合作共建,为振兴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牡丹江高新区以升促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穆棱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首批县域省级高新区。2020年,全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往总量的1.29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总量翻番。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12至2019年,牡丹江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由1200万人次增长到26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73亿元增长到205亿元,增幅分别达到了121%和181%。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牡丹江市旅游产业逐渐回暖,特别是今年“五一”期间旅游主要指标呈现“爆发式”增长,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较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了242%和367%。

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做强旅游产业。作为全省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按照“举办一次旅发大会、提升一个大会承办地”的总要求,以“镜泊胜景·林海雪原”为主题,坚持“十个结合”系统开展筹办工作,推进总投资243亿元、177个重点项目,打造乡村振兴、多维呈现,红色研学、创意延展,文旅融合、创新体验,全域旅游、引领示范“四大亮点”,呈现100项成果,努力实现“惠民利企兴城”目标。

本版照片和图表由牡丹江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