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森工集团 筑梦青山绿水 谱写林业新篇

凤凰山旅游成为龙江森工靓丽名片。

昔日棚户区。

林区旧貌换新颜。

累并快乐着。

栽下棵棵新绿。

造林大军。

上世纪八十年代胶合板生产车间。

现代化的紫苏油生产线。

猪菜共生产业项目。

龙江森工大美生态。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一梅 李健

1946年,大森林回到了人民手中;新中国成立,大批开发建设者挺进亘古荒原、莽莽森林,战天斗地,爬冰卧雪;上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功摆脱“两危”;2014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2018年6月30日,龙江森工集团挂牌……回首波澜壮阔的奋斗史,龙江森工,这个共和国森林工业的骄子,始终如一,艰苦奋斗,发展大森工、建设大林业、保护大生态……

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勇毅果敢的森工人,在深化改革中勇当先行者,在抗击疫情中勇当逆行者,在产业发展中勇当探索者,在生态建设中勇当护卫者,以更加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绿色宝库

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龙江森工林区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5.2亿立方米,年木材产量最高时达到1260万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33.5%,累计上缴利税120亿元。

特别讲政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龙江森工人,建设了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谐的林区社会体系,守护着这座巨大的绿色宝库,为国家和黑龙江省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破而后立 现代企业焕发生机

龙江森工集团改革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各级干部群众践行使命、敢于担当、勇闯新路,2018年6月30日,龙江森工集团挂牌成立。

2020年9月,重点国有林区改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评分为95.7分,总体评价为“优秀”。林业局公司化改革全部完成,初步形成层级简化、运转高效的公司架构,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人加入森工大家庭。龙江森工集团轻装上阵、浴火重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持续经营 生态优先向绿而生

1998年,被誉为伟大的世纪工程——“天保工程”试点启动;2000年,龙江森工开始全面实施“天保工程”,林口林业局率先在国内实现第一个200万亩人工林。森工发生了巨变,这巨变体现在森林培育上,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更体现在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从砍树到护树的转变中……

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作为第一要务,森工人加快推进生态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天保工程”实施日趋科学规范透明,铸就了龙江森工生态建设“两山”之路的新辉煌:截至2020年底,森林面积达到557.7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6.5亿立方米,森林覆被率84.68%,公顷蓄积116.5立方米/公顷;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占比达到34.4%。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彰显大型国企责任担当。龙江森工今年春季实施了“双百”行动,截至目前,支持属地绿化美化村屯数量达174个,提供苗木107.6万株。

兴林强企 产业拓宽“两山”通道

2014年4月1日起,持续半个多世纪的采伐史从此结束,大森林进入休养生息阶段。从“独木支撑”到“多业并举”,龙江森工林区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

近年来,龙江森工集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确立了“1234567”发展方略,谋篇布局营林产业、旅游康养、森林食品产业、种植养殖业、林产工业五大产业体系,不断探索拓宽“两山”转换通道,让森工林区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民生为本 职工群众幸福“靠山”

让职工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是龙江森工集团不懈追求的目标。2020年,龙江森工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参加“五险一金”和城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人数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建设完成给排水、林区道路、防火公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林区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各林业局公司为职工群众增收探索出条条新路。

目前,森工林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等10个方面已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全体森工人的小康梦,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