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广平 退休不退岗 巡边守安全

崔广平正在登记渔船作业时间。资料片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晶岩 刘剑

沿着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乡长发村20道街上黑龙江大堤,堤外白墙蓝顶的平房就是长发船管站,在捕鱼期,附近渔民就从这里出发,在这里归航。这里,也是崔广平常走的一段路。

巡行在中俄边境线上,船管员兼护边员崔广平还像往常一样,精神头十足。连日来,黑龙江水位超警戒,他的主要工作变成了巡堤查险。“再过几天,就能进站房,把窗户打开,散散潮气了。”崔广平自言自语道。

天天在坝上走,崔广平的脸晒得黝黑。“当警察忙惯了,闲不住啊!”2016年,崔广平从呼玛县公安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休,习惯了忙碌刑警工作的他,一时感到无所适从。“2017年4月,听说大岛边境派出所招船管员,我一问这活我能干,就报名了。5月份派出所通知我和老伴上岗。我喜欢公安工作,现在这个活也属于公安工作的一部分,我愿意干。”

船管站是边境管理部门为了对界江作业渔船实行集中管理、专人看管而设置的岗位,船管员负责每天早上出船登记、晚上归拢渔船上锁。这个活,技术含量不高,工资不多,但责任不小,老崔干得很起劲,还很有方法。

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渔船作业时间为早4时至晚7时,崔广平每天凌晨3点多就得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刚开始不习惯,起得太早,但是我干了这么多年刑警,适应能力强,不到一个月就习惯了。”适应了船管站的工作节奏,老崔开始在这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别越界,按点回来。”每天渔民出船,崔广平帮着推船,临走还要嘱咐几句。渔民回来,崔广平帮渔民抬着几十斤的网上岸。渔船零件坏了,崔广平早上5点多开车到配件商店帮渔民把零件买回来。

“刚开始我们都觉得这老头干不长,这一个聘用的活,一个月也不挣多少钱,他一个退休局长能愿意干吗?没成想已经干5年了,和我们处得特别好。”渔民老李说。

“当侦查员时,要得到线索破案,就要走访群众,干船管员也一样,和渔民打成一片,大家才会信赖你。”崔广平凭着从警多年积累的群众工作方法,服务到位,管理到位,与渔民朋友结下了深厚友谊。

“有一次渔民的网缠到螺旋桨上了,崔叔躺在船底下帮着摘网。他这样帮助渔民,渔民也听他管理,2017年以来,长发村没有发生一次违边事件。”负责管理船管站的民警邢凯,总是能在崔广平身上学到工作经验。

“渔船一进水了,崔哥就帮我们往外淘。秋天江上挺冷,崔哥羽绒服都是湿的。崔哥真心对待我们,我们遵守规定,不给他添堵。”渔民韩建国说,船管站站房需要取暖,渔民看到漂浮在江面的木头就捞起来,给老崔劈成柈子。

和管理渔船相比,崔广平的另一项工作更加辛苦。长发村12公里边境线,崔广平和十来位护边员一起守护其中6公里。寒来暑往,4年多来,崔广平用双脚丈量边境线,鞋子磨坏了一双又一双。

巡边工作从早7时到晚7时,崔广平从未迟到早退,经常早来晚走。今年年初疫情期间,护边员的工作室成为疫情防控卡点,崔广平不止是守点,责任心和工作习惯驱使他在零下30℃的寒风里一趟一趟巡查边境线。大年三十儿,正赶上崔广平值班,派出所要给他调换排班,让老崔能在家过上年三十儿,崔广平没同意。“年三十儿都愿意在家,我值班让他们在家过年吧!”

“年初至今,崔广平劝返可疑人员15人、车辆5台,有效发挥了边境前沿观察员、信息员、预警员的职能作用。”邢凯说。

“我是打心底里热爱公安工作,很高兴现在能为守边护边贡献力量,我还要在边境线上继续走下去。”从警37年,从基层民警到公安局负责人,崔广平立过三等功,曾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获得表彰30余次。如今,崔广平用他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守住一份护边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