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忠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奋斗路程,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已走过了70多年的奋斗路程。在党的领导下,黑龙江省在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也在不断的塑造着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跨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优化作为全省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以推动六个强省的建设,促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善于“无中生有”集聚区域发展要素。一方面是在发展全域旅游上实现旅游欣赏物的“无中生有”,通过建设文化、历史、资源、生态、科学、工业、农业、城市、乡村等主题公园和主题景区的形式,进一步丰富我省发展全域旅游的欣赏物和体验物,提升我省发展全域旅游的性价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和俄罗斯的合作实现某些领域“无中生有”,如通过与俄罗斯的木材贸易合作,打造我省的俄材精深加工集群;通过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合作,推动我省关联产业的发展;通过与俄罗斯的农业特别是大豆的贸易合作,构建我省的俄豆集散交易中心;探索与俄罗斯在有色金属资源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性,以培育我们预期的经济增长点。
探索“反梯度”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我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梯度后移状态,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较大,如果仅仅依靠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我们难于摆脱低梯度的局面。因此,我们也应考虑在我省资源和要素条件较富集的地区,探索“反梯度”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反梯度”发展。一般来说,“数字经济”受地理空间距离的影响较小,我省拥有相应的科研资源,地质结构相对稳定,气温低有助于节约散热成本,因此有条件实现“反梯度”发展。二是在农产品非食品加工领域的精深研发和加工上实现“反梯度”发展。这方面国内各地总体水平差别不大,因此加强要素配置,也有条件实现“反梯度”发展。三是在通用航空领域实现“反梯度”发展。我省通用航空器制造和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在国内拥有一定基础,因此有条件实现“反梯度”的发展。四是在新材料特别是石墨资源的研发与精深加工领域实现“反梯度”发展。这方面我省与有关省的差距不是很大,因此通过努力实现“反梯度”发展是可能的。
强化省会城市地位和龙头带动作用。要积极汲取我国中西部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的有益经验,支持和鼓励哈尔滨市利用自己的区位和各种有利的要素条件,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有利政策和平台,进一步加强省会城市建设,这既有利于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在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遏制省内生产要素的流失。从这一点上讲,省会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事关我省区域发展全局。一是要大力推动哈尔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是将哈尔滨建设成为经济增长极的根本支撑点;二是要充分利用哈尔滨的研发资源,在推动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的同时,也应选择重点开展对民用生产生活领域的工业研发;三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彰显历史文化保护,建设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提升哈尔滨市的美誉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推动与各省市区的产业合作对接。一是要加强龙江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口合作对接,积极寻找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在要素和产业上的契合点,明晰要素和产业对接的目录和图谱,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推动对接合作;二是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增长极地区的要素和产业合作,以承接其要素和产业转移,同时也要加强与西南的成渝地区、西北部分地区如宁夏、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合作,提升与西部地区的合作能力;三是要加强与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特别是呼伦贝尔市的多方面合作,以推动哈长城市群建设逐步取得进展,合力建设好哈-大-齐-呼-满对俄对欧大通道,以助力我省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探索实施区域“飞地经济”政策。我省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的现实条件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各地在集聚要素的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面对这种客观现实,应该采取多种“飞地经济”政策,推动我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以突破现有的困境。一是在龙头城市创造条件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实际上也是“飞地经济”,以尽可能的增加税源;二是鼓励黑龙江省各市地和哈尔滨市与对口合作的广东省各市和深圳市到黑龙江省发展“飞地经济”,只要能够解决地方就业,就是这种发展的贡献;三是鼓励省内市地间、县域间、县域内发展“飞地经济”,相关的利益分配可由相关的政府间协商解决,上一级党委和政府可协调,这是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现实选择。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
链接
要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