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栽种二十万亩红松果林

龙江森工集团增绿与增收并进

栽植红松树苗。

□文/摄 王天驰 胥晨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一梅 李健

“营造红松林不但可以有效恢复森林植被,而且还能结出松塔,产出味道鲜美的松子,红松还是优质的木材,所以说,它是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珍贵树种。”走在今年新栽植、平均高度50厘米的红松林地,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冬向记者介绍。

针对红松自身具有的优势,龙江森工集团近年来重点推进营造红松果林工程,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生态和经济兼顾、强企富民的优质产业。红松的结实期长,且随着树龄增长,经济效益越来越高,真正做到了一代人植树,几代人受益。

最优选择 积极营造红松果林

为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增加经济林种植比例,龙江森工集团制定了《红松嫁接果林三年发展规划(2019-2021年)》,计划集团所属23个林业局有限公司利用没有耕种价值的土地、弃置撂荒的沙化及土质退化荒山荒地、疏林地等地块,营造红松果林20万亩。2021年,随着营造红松经济林6万亩的任务顺利完成,计划中的20万亩红松果林栽植目标如期达成。

龙江森工集团生态建设部部长凌长伟介绍,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龙江森工林区可造林面积逐渐减少,“绿色银行”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在有限的造林地块增加经济林营造比例,是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最优选择。

过去三年间,苇河局共栽植红松果林2万余亩,分布在513个林班、1190个小班,因为地块之间距离远,综合成本比常规造林高出50%。

“即使这样,我们依旧不遗余力地发展红松果林项目,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土地优势和苗木优势,在10个林场所营造红松果林25916亩,嫁接23364株。”陈冬对记者说。

多方发力 打造强企富民优质产业

大力度宣传栽植红松果林意义和目的,让职工群众明白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在千秋的产业项目;大力加强种苗培育和科技培训,储备专业人才……龙江森工集团各林业局有限公司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多方发力,各显其能,不断加大培育红松果林工作力度,努力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的目标。

苇河局在培育红松果林过程中,从建设到产出,实行企业和管护承包人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方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苇河局通过育种育苗、营林抚育等工序,每年安置近百名下岗分流人员;另一方面,项目前期营造和嫁接、种植期管护由林业局和林场两级管理,到第10年可采收时,实行竞价发包模式管理,林业局和承包人签订合同,一包五年,按地块或小班逐个评估产量和效益,按照“五五”比例分成,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

随着树龄增大,加强监管设备配置,包括视频监控、无人机监管,都会运用到管护中来,防止效益流失、资源被破坏。

优势突出

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松子的产量和质量决定着红松果林的经济效益。近两年,随着市场认可度的不断提升,松子“身价”涨了不少。

红松果效益看好,也让林业局的红松果林“身价倍增”。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郭学田告诉记者,2020年公司公开竞价承包的永青、长青、下桦三个林场五年期红松果林经营权价格,比上一轮几乎翻了一倍,直接为公司增收348万元。

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威虎山饮品公司经过多年探索,产品从开口松子、松仁露,到深加工的松子油、松仁粉、松子牛轧糖等产品。“每年春节前都是松子产品的销售旺季,目前人们对松子的认知度在逐渐提高,它不仅是日常零食,餐桌上也常见它的身影。”该公司副经理高忠臣说。

红松果林的生态效益也十分可观。据凌长伟介绍,红松果林项目的持续经营,会使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可有效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宝贵的生物基因库,为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奠定基础。同时,红松坚果和良种穗条的销售、传播,不仅为广大林区职工群众带来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保护、延续植树造林成果,发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山生绿,绿生金。龙江森工集团既注重生态建设,又兼顾可持续发展;既注重造林绿化,又找到了一条新时期林业发展之路,不仅让荒山绿了起来,也让林区职工群众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