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顶在哪儿,都是一块好钢!

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大庆新铁人李新民

李新民(右)在采油一线。大庆油田宣传部提供

□刘波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楠

“来到铁人队,就要长出铁骨头!”身材敦实、语言朴素、目光坚定,与铁人王进喜有着极高的“相似度”。6月28日,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大庆新铁人”李新民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作为代表在大会上第一个发言。

回到大庆,李新民马不停蹄履任新职——大庆油田国际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国内工作16年,勇闯海外15载,李新民一路都在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如今他又开始了新领域的开拓,依托“一带一路”,拓展海外业务,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成了铁人新的天地。

1990年,李新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1205钻井队。钻井是石油行业最苦最累的工种,作业三班倒,在钻台上一干就是8小时。李新民刚到钻井队时,体重还不到100斤,瘦弱的他每次打大钳都扣不上钳框,“去一边歇歇吧!”老师傅的话让李新民无地自容。

既然来到铁人队,就要长出铁骨头。不服输的李新民只要一有空,就跑上钻台练习打大钳。胳膊抡肿了、手磨出了血泡……经过千百次练习,他终于全面掌握了操作要领。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能拿起井队6个岗位的活儿,打大钳、下卡瓦、对丝扣这些粗中有细的技术活,李新民都一一拿下,成为全队人人夸赞的技术能手,更是同批毕业生里最受老师傅欢迎的小伙子。2003年,李新民成为1205钻井队的第十八任队长。

2005年8月的一天,1205队施工的一口井刚要完钻,突然下起暴雨,井场一片汪洋,拉石粉的车陷在离井场300多米远的路口。再有3小时,泥浆就必须加重,否则,就有井喷危险。

“咋也不能让井出问题!扛,也要把石粉扛到井场上!”当时犯了关节炎还打着封闭的李新民抓起三袋重150斤的石粉扛在肩上,第一个冲进雨中。从路口到井场,一个来回六七百米,雨水很快浸透了工衣,靴子也灌满了雨水。两个多小时,9个人硬是把26吨、500多袋石粉扛到井场,保证了顺利完井。

1205钻井队是全国打井最多、进尺最多、获得荣誉最多、创造历史纪录最多的钻井队。随着大庆油田发展,对定向井、水平井等需求越来越大,而彼时的1205钻井队一直没打过这类特殊工艺井。李新民主动请战,带领钻井队仅用几年时间就迅速成长为一支具备多种井型施工能力的钢铁钻井队,不仅创下了用一个平台打13口定向井、平均井距只有6米的大庆油田打井纪录,还成功完成了大庆油田首口长水平段取心井施工任务,创出了全国纪录。

“把井打到国外去,是铁人王进喜毕生的梦想。”李新民时刻牢记在心。

红海西岸的苏丹,是“世界火炉”,条件极端艰苦、自然环境恶劣。这里,是李新民带领DQ1205钻井队闯荡海外的第一站。

2006年3月7日,DQ1205钻井队的所有设备经由海路运到苏丹港。李新民带领6个人只用了6天,就完成了清关,创造了苏丹港人数最少、用时最短的清关纪录。

在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里,李新民和团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困了裹着衣服就地睡一会儿,饿了就着矿泉水吃几块面包,从港口到井场有1600公里,他们只用了17天,就把102车设备全部运了过去,比同类钻井队整整少用了一周时间。

DQ1205钻井队的井架,在苏丹竖立起来。

“天像着了火。工服湿了干,干了湿,磨破的皮粘上汗里析出的盐渍像针扎一样疼。每天早晨,井场上光死了的蚊虫就能收上几大桶。”李新民平静描述的画面,就是他们在苏丹的“日常”。又是17天之后,钻井队在苏丹打出第一口油井,甲方以“全优”的评分给予验收。

2009年,中国石油中标伊拉克战后石油第一标。2010年9月,李新民主动请缨,赴伊拉克担任哈法亚项目负责人。第一口井开钻后,遇到重重难关,士气一度低落。李新民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只要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就没有立不起来的旗!”第二口井开钻后,他根据历史资料和新掌握的地质数据认真钻研,带领队伍只用47天3小时成功打完3167米的定向井,一举创出哈法亚钻井新纪录。

在海外作业的十几年里,李新民带领1205海外钻井队先后刷新了当地23项新纪录,两度获得钻井施工队伍的最高荣誉“PDOC”杯。

担任大庆油田公司中东分公司经理期间,李新民一年中至少有8个月的时间都在国外积极投身“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当被问及走出去的成功秘诀,刚刚任职大庆油田国际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的李新民说:“想到铁人老队长,我总是热血沸腾。铁人队立在哪儿,都是一面红旗;中国工人顶在哪儿,都是一块好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