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肃与黑河剿匪

王肃雕像。

□柳邦坤

到边城黑河,你很快会发现王肃这一名字:临近黑龙江的一条街,名为王肃街;黑河最有影响的电影院,名为王肃电影院;临近黑龙江的一处公园,名为王肃公园……王肃是谁?他是当年中共黑河中心县工委第一任书记、黑河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是为解放黑河而壮烈牺牲的先烈;是黑河人最难以忘怀的人。他在黑河发展党员、发动群众、开展剿匪,上演了黑河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王肃牺牲的地方在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的后獾洞村(今写为后欢洞)。几年前的一个春日,我带记者下乡采访,返回时,路过一个村庄,随行的吴记者跟我说:从这里下公路不远,建有王肃烈士殉难的纪念碑。此前我并不知晓,便让司机小张减速,拐了进去。在村西头庄稼地边,有一片平坦的空地,空地上建有王肃烈士纪念碑。

这是建造颇为考究的纪念碑,足见当地对王肃烈士的景仰之情。纪念碑的外侧是钢筋混凝土栏杆,栏杆有一米左右高,每隔不远就是一座水泥柱。正面有一条敞开的通道,走过围栏,正中的长方形纪念碑赫然入目。纪念碑也是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正面有一块黑色的铁板镶嵌在纪念碑上,上书“王肃烈士殉难地”七个大字,下面标注是 :公元一九八六年六月立。1986年6月,恰好是王肃烈士牺牲40周年。纪念碑的背面,黑色铁板上书写着:“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二日中共黑河地区中心县工委(地委)书记黑河军分区司令员王肃同志去北安开会返回黑河途中遭匪袭击不幸牺牲于此地,终年三十二岁”。

王肃,原名王玉纯,1914年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15岁考入免费的新民县师范。“九一八”事变后,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欺侮,跟随外祖母去北平。20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法学院边政系俄文组学习。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东北大学学生南下请愿等抗日救亡活动。“七七”事变后,王肃毅然投笔从戎,在山西省五台县参加了八路军第18集团军随营政治班。不久,被分配到晋察冀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任宣传干事。1937年11月,经分区政委王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三分区政治部、三分区二团政治部、三分区独立大队的宣传股长、科长、主任、政委等职。他在华北敌后战场,身经百战,出生入死。1942年任三分区二团政委,同年到晋察冀党校学习,后留校工作。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发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指示,1945年11月15日,组建赴东北根据地的延安干部团,干部团中的195人,从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出发,历时72天,行程近8000里,顺利抵达黑龙江北安,这其中就有刚结婚不久的王肃。到达北安当日就成立的中共黑龙江省工委决定,王肃继续北上,开辟黑河的工作,他没有丝毫迟疑,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带领5人于11月中旬首次进入冰天雪地、当时土匪还很猖獗的边城黑河。当时黑河地区人口仅有9万多人,但土匪就有3000多人 。

省工委任命王肃为中共黑河中心县工委书记、黑河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黑河的第一任领导人,王肃到工人中间秘密发展了张泉山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与同事一道组建了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他着手建立了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成立了爱辉县人民政府。

1946年6月12日,王肃在省工委所在地北安开完会,急于贯彻会议精神,加上又惦记黑河复杂的斗争情况,立即带新任命的黑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光烈、军分区参谋江燕乘坐汽车返回黑河。到孙吴后,因当时孙吴至黑河的路上土匪出没无常,大家劝他在孙吴住两天,待查明匪情后再走。但王肃谢绝了同志们的挽留,坚持马上赶回黑河。当他两次回黑河半路遇土匪被迫返回孙吴后,第三次再回黑河,行至后獾洞屯附近时,遭遇杨青山匪帮张海部20多名土匪的袭击,后面两辆车的警卫战士与土匪接上了火,王肃等5人乘的汽车又遇到50多名土匪的截击。王肃跳下车,边打边撤,最后撤到后獾洞屯一户空无一人的房子里,王肃手持短枪,与土匪进行枪战,土匪久攻不下,便将房子点燃。王肃在烟火中把武器藏进了炕洞,烧毁了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最后终因手脚烧伤,头部、胸部两处中弹而壮烈牺牲,年仅32岁。

王肃牺牲后,黑河人民为王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将他的遗体安葬于海兰公园内。

为了永远纪念王肃同志,海兰公园改名为王肃公园。公园内,有一座三角形的烈士塔,上面镌刻着为黑河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的名字、职务、年龄、籍贯。右侧是一座王肃烈士的半身铜像。烈士塔东,即是王肃烈士墓。墓碑上刻着王肃的生平,入口处,左右各有两个墓碑,上面分别写着“永垂史册”和“万古长存”八个大字。

为了纪念和缅怀王肃,黑河原名为大兴街的一条主要街道,后来改为王肃街;黑河原名为海兰剧场的一个主要娱乐场所,后来改为王肃电影院;王肃遇难地附近的一座桥,被命名为王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