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北方山水泼墨龙江风物

著名国画家李岗印象

《龙江大气 夫余泛美》 李岗

《黑龙江牡丹江苇子沟写生》 李岗

《黑龙江望奎写生》 李岗

□毕诗春

7月初,冰城的一个早晨,一束鲜亮的阳光透过窗子,打在房间里摆放的一张硕大的画案上,画案上摆放着两个醒目的樟木箱子,以及尚未完成的画作。周围三面墙都挂着画,唯独一面墙壁立着高高的书架,装满了各种书籍、各种雕塑作品等。这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院长李岗的办公室兼工作室。李岗,中等身材,语速较快,双目炯炯有神,和他的画作一样深邃。

李岗刚刚从外地写生回来。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每年大约这个季节,他都要安排时间去各地写生,他的作品大多是反映黑龙江独有的山水风物的。国画山水,离不开自然风物。“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吧,我知道勤能补拙。”李岗说,从读书时学习国画到如今,其进程是艰难的,所以自己更懂得珍惜。大学时期,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大量临摹李可染、吴昌硕、南宋四家等名家的作品。他被选为班长和院学生会主席,经常跟老师一起举行画展,工笔人物画《于无声处听惊雷》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此后,他的作品频繁入选国家级大展并获奖。

1997年,李岗是以画工笔人物留校任教的。他改画山水画,缘于庆祝澳门回归的一个画展。当时美术学院院长牵头,院学术委员会通知大家,要拿出新作来参展。“我当时是个新人,压力可想而知。我将自己关在画室,熬了两天两夜,画成四幅写意人物带山水背景的新作,取名《喧嚣戏人图》,最后没有题款,只打个‘李’字小章,心想:选不上也不丢人,贵在参与,也没有指望能获什么大奖。未曾想,专家却一致点赞。时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的卢禹舜把我叫去,边研究我的画边说,你的山水画有灵性,表现能力强,应该在这个领域发展。”为此,2000年,学院派李岗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主修水墨山水。置身北京的一年半时间,他先后得到田黎明、崔晓东、姚鸣京、李铁生等前辈艺术家的点拨和教诲,获益良多,视野拓宽了,专业基本功又登上一个新台阶。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几年过去,李岗与笔墨相伴,与山水相依,在中国传统山水的传承和创新这条道路上茕茕行走。这些年,他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等荣誉称号,获得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等多个大奖……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工作,就是要纵向有别于前辈,横向有别于同道。一直以来,视觉和样式的陌生感都是我始终不渝的追求。”李岗表示,早些年,为了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经常要画上好几年。他说自己原本就是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活的,注定要在中国山水艺术无涯的长路中永远地走下去。艺无止境,“我的艺术永远在路上”。

“我今年给自己定的任务,是画满一个樟木箱子,里面能装100张画。”李岗热爱黑龙江这片土地,他的艺术灵感完全来自东北独特的自然景观。绵延不断的丘陵山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入画的素材。他画北方的山不高不奇,但是厚重连绵;他画北方的树苍劲挺拔、画北方的云雄浑壮阔。

“山峦峰起石为沙,茫茫九派流中国”,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与水为伴,在河流冲积的沃野平原上繁衍生息,因而自古以来对河川流泉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说是“史不绝书”,更有大量的汉字以遗传密码的形式凝结了华夏民族与山为伴与水相依的生命情结。

在中国画的表现范畴里,山水、花鸟、人物是中国人概括人与自然的三个要素,同时更是中国哲学观、美学观在绘画中的交融。山水画无疑是中国画三个支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支,代表中国人思想追求的终极目标的载体。自古以来山水画家也在自觉地遵守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无论是身居嚣喧纷扰的闹市,还是隐迹山林之中,精神上的遨游最理想的境地当然是自然山水之中。在传统中国画中山水画受人青睐的原因就是如此吧。“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恰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人对山对水对自然的依恋。

李岗一直认为,山水画的成熟发展是在晚唐、五代及宋。安史之乱以后由于中国的经济中心主要在南方,在绘画领域南方也愈显重要,尤其在元明清。我们现在所言之传统大多来源于元明清的传承,即使像标程百代的荆浩、李成、范宽他们所呈现的山水亦从未曾跨出关外。而他所追寻的北方山水画,恰恰完全是在关外,大多都在祖国的最北方黑龙江。

黑龙江这块广袤的土地既有原住民艺术原始主义的神秘,又有欧洲移民带来的亮丽和幽雅,同时也有国内知识移民、技术移民、生计移民所带来的宽阔的胸襟和开放的思想。

龙江大地历史发展的这种唯一性特殊性决定了文化上的不同,既不同于中原也区别于江南,文化上的不同也直接影响到山水画创作的个性不同,历代山水大家的笔墨样式也从没以龙江地域为蓝本。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榜样”,所以也相对不容易人云亦云。

而李岗恰恰是用他的作品解构了北方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