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天真逸气盎然

读刘忠先生的书法艺术

刘忠书法作品

□孙毅

刘忠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黑龙江著名书法家、碑版鉴定家、音乐教育家。

刘忠的书学观点,即“不必死守一碑,而要广取众长”。汉魏碑刻经过历代摹拓,已渐失本真,学书者若为碑版所拘,不能变化,是自寻死路。当取法乎上,从汉魏碑刻入手,而博取约收,渐及六朝唐宋,或可略有所进。

刘忠学习魏碑,是从《龙门二十品》入手,《龙门二十品》生动的结体、磅礴的气势、劲健的点画,体势多变,既古拙浑厚,而又不乏天真烂漫,既有天工,而又不失人巧,是魏碑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刘忠认为学书当有古意,就是在“力厚、思沉、筋摇、脉聚和涩迟二字上多下工夫”。

刘忠毕生钟情于《好太王碑》,这与其所推崇的“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的书学审美有关。《好太王碑》自然、雄健、天真、烂漫的书法风格,恰与这种思想暗合。

刘忠好临魏碑,然视野并不局限于魏碑,观其书法,是以汉碑为基,魏碑为本,又广取六朝、唐宋之长,兼收并蓄。他在其为《张猛龙碑》碑阴所作的跋文中表明了自己的这一书学思想:“北朝人之书无不佳者,而此碑阴尤矫矫也。能兼晋宋人之长,无北人粗犷之习,具南朝雄媚之姿。善学者苟能通其意,而无唐宋人矣!《张猛龙碑》以‘冬温夏清’本为最佳。丰姿妙趣凝新态,秀画妍雕散古香。似此碑阴成独诣,包罗万象竞雄芒。”

对于书法的学习,刘忠有自己的认识。其在《题学生习字后》有云:“学书无他道,在静坐以收其心,读书以养其气,明窗净几以和其神,遇古人碑版墨迹,辄心领而神契之,落笔自有会悟。斤斤临摹,已落第二义矣。”

刘忠反对单一的临摹,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既要有丰富的情感,也要有深厚的学养。习书者若不能通古碑之文义,又焉知古碑书风之变?文与字是相通的,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就是由字的体势风格来表现的。

古人有所谓的“人书俱老”之说,若以七十为限,或可为通会之年。著名书法家游寿先生在其《学习寸得》中有云:“书者,如也,如其人之性情气度。三十而立,人自生至知学之年,其内心所习既具备,于是下笔于内心有一定之气度,故书如其人。自三十至五十,此二十年中,为书学成就之始,五十以后至七十为书法最佳时期,七十至八十为老年书法之苍劲。至于学习临摹,必在三十岁以前下一段功力,以蓄内心。书者笔先,未有不从学而号天才。又有笔秃千枝,此皮相之言也。吾最服膺笔已成冢,不如读书万卷。”纵观刘忠之学书经历,其早年多专注于笔法、结体,而中年以后则注重书法之丰神体貌、精神气息,乃至风格、气韵、情趣。至老喜读《庄子》及唐诗,将其深厚学养蕴于笔端,于笔墨间自然流露,一派天真,逸气盎然。从而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书法风格。

过去曾有人评论刘忠书法有些平面化,缺少生气,多了些拙味,笔者以为,此论有一定道理,但也许跟刘忠先生的审美取向和书写习惯有关,可谓大醇小疵。

谨撰此文,以深切缅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