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凤 “坚持”“挑战”是奥运之路的关键词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镭

武侠小说中,主角常常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一本武功秘籍,从而迅速成为绝世高手。然而在现实世界的运动员身上,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多年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让改变原有技术成为一件极难完成的任务,更是一种冒险。

但是成功的例子并非没有,比如来自黑龙江的女子铁饼运动员李艳凤。在她的奥运之路上,“坚持”和“挑战”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坚持 她战胜伤病与失意

1979年出生在绥化市青冈县的李艳凤,23岁时就获得2002年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又在2003年蝉联桂冠。而在2002年的世界杯比赛中,她也获得了第四名的佳绩。2004年的雅典,李艳凤第一次站上了奥运会的赛场。61.05米,第八名,“其实那一次我没有太失落,因为当时亚洲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就摆在那里。”

不过就在李艳凤踌躇满志地备战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时,因为手腕和腰部伤势,她在2005年全运会上折戟沉沙,2006年更是全年没有参加比赛。李艳凤坦言,当时确实想就此退役,但是来自相关领导和教练们的支持和鼓励让她下定决心继续坚持,“印象最深的,是我的教练张景龙对我说,只要我愿意坚持,所有人都会给我力所能及的最大帮助。”

挑战 30岁的她尝试改变

“如果要坚持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到时候我已经33岁了,还能做得更好吗?”北京奥运会之后,这是摆在李艳凤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

为了让李艳凤更具竞争力,教练组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让她改技术。“主要是将我投掷动作第二步的步伐,从96厘米增加到108厘米,让我的旋转更顺畅,脚下支撑性也更好。”

为了让自己的奥运梦想不留遗憾,李艳凤接受了。随后的冬训,她开始练习新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她的每一次投掷都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否则就会回到之前已经习惯的旧技术上。要适应,没有别的办法,除了靠一些器械辅助训练,最主要还是反复练习,形成新的肌肉记忆。

事实证明,这次大胆的改变,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随后两年,李艳凤连续夺得全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的金牌。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67.22米,这样的成绩虽然没能让李艳凤站上最高领奖台,但也已经超过了她在2011年大邱田径世锦赛上66.52米的夺冠成绩。一枚银牌,虽然不算完美,但也可以说让李艳凤的奥运生涯不留遗憾。

退役后的李艳凤回到黑龙江,先后在省田径训练中心和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任职,目前在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担任副主任,负责训练工作。李艳凤告诉记者,选材是她目前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李艳凤认为,从相关项目近年来的趋势看,黑龙江运动员的身体类型更加符合新潮流,“我们有这样的先天优势,让我更有信心为黑龙江、为中国选拔培养出更多优秀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