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四大精神” 汇聚新时代前行动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弘扬‘四大精神’ 汇聚新时代前行动力”座谈会发言摘编

伟大的政党 永恒的精神

曲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大荒精神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铸就的伟大精神。

响应党的号召,北大荒人艰苦创业,支援前线,孕育了北大荒精神。1946年,党中央作出“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以军人为主体的拓荒大军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黑土地兴办农场。老红军、农场总局原副局长,时任佳木斯市委书记的高大钧带人白手起家创建了合江省水利农场。到1949年,共有近100处这样的小型农场。像高大钧这样的拓荒者,在北大荒的开发史上还有很多。这些历经战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以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开垦良田,支援前线。在艰苦创业中,北大荒精神孕育诞生。

听从党的指挥,北大荒人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形成了北大荒精神。北大荒开发建设初期,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吓倒北大荒人,他们以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克服常人难以忍受、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亘古荒原上立业安家,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也正是源于这种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信念,以及为理想信念奋斗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这种忠诚化作的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有了北大荒人的冲天干劲。北大荒人将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建设北大仓的理想,化作艰苦创业的物质力量,建成了靠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北大荒精神在北大荒人的无私奉献中逐渐形成。

忠于党和人民,北大荒人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丰富了北大荒精神。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紧缺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北大荒人勇挑重担,提出了100亿斤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并提前4年超额完成任务。历经70多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累计生产粮食4573.4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635.4亿公斤,粮食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北大荒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北大荒为中国人真正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北大荒人让中国人生产的粮食装进了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需要是北大荒人永远的准则,顾全大局的北大荒人让北大荒精神在新时期进一步丰富和发扬。

不负党的使命,北大荒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发展了北大荒精神。北大荒开发建设伊始,党中央就把“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的任务交给了北大荒人。北大荒人义无反顾地担起了示范和引领新中国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任。

1977年,国务院决定从国外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加以推广。农场总局确定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作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试点单位,创造了全国粮食生产的奇迹,粮豆产量、上交利润、农业机械化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等居全国之首。1984年垦区开始试办职工家庭农场,同时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粮食产能的稳固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成立后,开启集团化、企业化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北大荒精神在北大荒人的开拓进取中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系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史志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