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周代甬钟

商周时期的青铜乐器与宫廷音乐关系密切,在礼乐制度下的宫廷音乐主要形式有吹奏乐和打击乐两种,前者多数陶质乐器,后者多是青铜乐器。因此,青铜乐器在商周礼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西周礼乐制度中,礼以鼎为中心,乐以钟为中心,与列鼎制度同样重要的就是编钟制度。

今天便为介绍一件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周代甬钟,通长14厘米,通宽32厘米,钟体为合瓦形,两面各有18只呈柱状钮的“枚”,部分已残。钟体上端有用于悬挂之用的“甬”,甬的下部有凸起的“旋”,旋上方有呈环形钮的“干”。钟体一面的钲部界格及篆间均饰有窃曲纹,鼓部亦饰有纹饰;另一面为素面。饰有纹饰的一面应为打击面。

钟主要是用作宗庙祭祀与宗族宴飨时的乐器,亦可作为军中乐器,依据悬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甬钟和钮钟两种。有学者认为,中国钟初由竹、木制成,后有陶制,再后有铜制。中国古代青铜钟最大的特点是,每一口钟扁圆体的特殊形式和结构使正鼓部和侧鼓部能敲击出不同频率的音,故先秦青铜钟可称为双音钟。

青铜钟主要流行于周代,考古出土时青铜钟多是成套出现,形制相似,大小依次递减。依据文献记载来看,这些钟系悬而鸣之,成编演奏,故又称之为编钟。作为贵族等级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编钟的数量与悬挂方式亦有严格的规定。

中国自古就有礼乐之邦的美称,在礼乐制度方面,礼与乐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国家举行宴飨、祭祀、征伐等大典时,都要有乐舞相伴,并有严格的礼乐制度。礼制中的乐器已不是一般的用器,它是用来“飨食诸侯,序其乐事”“明贵贱,辨等列”的标志物。

(黑龙江省博物馆 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