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泽怡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红路
波光荡漾,鲜花绿树,如诗如画。在铁力市滨河健康主题公园,凉亭里、长椅上,乘凉的人们三三两两,微风轻拂带来呼兰河清新的气息,盛夏的空气中仿佛也有了些许沁人的微凉。
以治河惠民为出发点,铁力市连续几年持之以恒开展河湖治理,依托呼兰河、铁甲河,累计投入近3亿元,打造绵延数公里的沿河景观带,成为城市美丽颜值的加分项。
会呼吸的河流
6公里长的铁甲河沿岸一步一景,水清岸绿,沿途的景观设计更是提升了铁力的城市文化内涵。
“我们以文化脉络为节点,自西向东建设的景观体现了金源文化、渤海文化、五大营史实、闯关东史实、林区创业史实和生态可持续教育等内容,我们的初衷是把铁力的历史融入铁甲河的沿岸景观设计里。”站在铁甲河畔的景观墙前,铁力市园林中心主任宦峰介绍道。
铁甲河既是铁力市稻田灌溉水渠、又是城市内涝的排水系统。过去这条河是黑臭水体,沿岸简单粗暴地砌上砖石和混凝土,这条横跨中心城区、连接了呼兰河的内河就像铁力城市建设的一条伤疤。
“破渠还河,我们要让铁甲河会呼吸!”宦峰说。在铁甲河的保护、治理中,建设者们将水生态恢复作为主攻课题,通过改善河道渠化状况、建造人工湖、建设生态拦蓄林、修建生态护坡、修建沿岸绿色步道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河道水环境的调节功能。
“在铁甲河上游,我们集中建了五个人工湖,湖里种植了很多可以净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再通过雨污分流、多次曝气等措施让河水得到有效净化。”宦峰说。检测显示,铁甲河的水质已经达到三类水体。
智慧管水更高效
此时正值盛夏丰水期,呼兰河水面宽阔,气势磅礴。植物护岸、绚丽的花海、错落分布的树木,体现出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
河岸周边,铁力市建设了滨河健康主题公园。铁力市水务局局长高建军介绍,2020年,铁力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建设了“智慧水利”平台,实现对巡河保洁的动态管理。
高建军介绍,通过在河湖岸线和重点水利工程附近架设球机,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控。在后台看到现场有卫生问题,就可以立刻通知保洁人员;防汛时,通过平台的雨量站点测算,就可以通过平台操作闸门。通过这个“智慧水利”平台,铁力市对呼兰河14个重点部位实施远程不间断监控,实现了统一管理、动态监控。
此外,铁力市今年还创新开展了无人机巡河,结合“智慧水利”平台系统,将无人机巡河影像及河道保洁工作日志上传系统备案,目前已经给20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建立起了“巡河档案”。
“保姆式”护水
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铁力市在河道保洁、水库管护专业化、市场化方面大胆尝试,取得不俗的效果。
高建军介绍,铁力市创新开展了河道保洁市场化,公开招标向社会购买服务,对辖区内925.84公里的河道开展“保姆式”护水。经过几年的运行,保洁效果明显改善,以往河道脏、乱、差的情况得到了彻底改变。
在水库管理方面,铁力市也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在保持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变的基础上,将水库管护模式由政府直接管护转向与企业合作管护,持续提高管护效率。今年6月,铁力市与两家专业管护企业签约,管护水平得到进一步规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