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

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段 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解放的高度提出的最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重大课题的鲜明回答,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卓越智慧和非凡气魄,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一系列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主张,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胸怀和使命担当。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世界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在追求本国利益时要兼顾他国的利益,在谋求本民族发展中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这就改变了以往共同利益之间的特殊性,反而立足于差异,在不同主体之间寻找更高层次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共同发展”的“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指导性,它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改造与重塑,是对当代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

在理论来源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等先进思想,开创了一种跨越地域和东西方“中心主义”之争的和而不同的理论视野,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在价值认同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反对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反对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而损害他国利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崇的是一种以共生共赢共发展为核心的伦理学意义上的大国思路。在实践内容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网络等多种现实维度,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型国际格局,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合理性发展,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举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构建龙江特色“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诞生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相互合作,恰逢时宜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和现实举措。近年来,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各地落地生花,实现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复杂空间格局,完成了从道路联通到贸易相通再到政策沟通等多方面的历史跨越,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重要平台和交往全球化格局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黑龙江省发挥向北开放重要窗口作用,强化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开放高地,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生态、环保、生物、冰雪产业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及东北亚区域合作,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新空间,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