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防汛一线

罕伯岱村民 护堤60个日夜

向船上装运沙袋。

□文/摄 于游 邵英明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云峰

“罕伯岱村一直处于高水位,这里三面环水,农防堤15.9公里,从汛情发生到现在已经奋战近60天,没有发生重大险情。”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达乡罕伯岱村党总支书记金虎明晒得黝黑的脸上略显疲惫。13日清晨,记者赶到罕伯岱村时,他正与30多名杜达乡干部一起在岸边装填沙袋,将物资通过小船运送到堤坝的险工弱段。

罕伯岱村如何能坚挺近60天?记者乘船赶往罕伯岱村农防堤四大险段之一的“牛圈沟”,实地查看水况。

“农防提背后就是罕伯岱村的2.68万亩稻田及与其接壤的龙江县近2万亩稻田,再过20多天稻田即将收获,如果大水灌入,损失巨大。”罕伯岱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志彬一早就来到“牛圈沟”,查看这一险段。

据刘志彬介绍,11日下午3时,巡查队员王彦力通过微信视频向刘志彬报告“牛圈沟”农防堤向西100余米处有塌方,刘志彬立即召集各点位的队员近百人前去支援,经过5个多小时奋战,运送物资100余船次,才解决险情。

“这样的巡查是24小时不间断的,我们将巡防队员按照负责堤段分组用船只送到大坝,无论多小的溃点、渗水点都要报告,由当日负责人在微信群里喊一嗓子,用村里的大喇叭一广播,二三百人的抢险突击队半小时内就能冲上去,有装沙袋的、有开船的、有搬运的、有打桩的……分工明确,组织有序。”金虎明说。

“前边的小土坝抵御了10余天的大水侵入,为‘牛圈沟’农防堤的加固起到了很大缓冲作用。”杜达乡党委书记陈永杰指着已经快要被淹没的小土坝得意地说,从4月份刚开化就开始垒筑加高新堤,现在又加盖上了塑料膜,加固木桩,市防汛办的专家都说这里的牢固程度不比城防堤差。

“去年大水退后,我们将冲击上岸的河沙用推土机大量囤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如今起到了大作用。”陈永杰说,每当一波汛情到来前,备料加固是很主要的,现在罕伯岱村委会仓库里、大院里堆满了区应急局下拨的编织袋、彩条布、铁丝、木杆等防汛物资,第一时间就能运往一线。

来到地势最低的“滴水漏”农防堤,陈永杰指着摆在堤坝上的沙袋说:“前两天,这水都平槽了,要不是我们一开春就干,将整条堤坝提高了近1米,最近这持续高水位我们也顶不住。”

57岁的村民薛红义每天早上不到7时就来到坝上,有时遇到险情,干到22时才收工,一天几千袋沙子,累得浑身都疼。

近两日,罕伯岱村水位稍有退去,薛红义说:“再苦战十来天,水势可能会有较大缓和,胜利在望,但只要粮食一日不收仓入库,就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