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预防 为残疾预防筑牢道道“防线”

编者按:

2021年8月25日是第五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我国首个残疾预防领域的国家级政策文件——《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同年12月,省残联牵头以省政府残工委名义制定印发了《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意见》。此后几年间,我省全面落实《实施意见》,致力于建立健全残疾预防综合防控体系,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有效控制和减少了残疾发生、发展,有力促进了健康龙江建设。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彦

残疾预防工作,是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主要内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工作,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几年来,省残联着力完善残疾人关爱帮扶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服务需求,把残疾预防工作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各相关单位协同配合下,探索创新残疾预防模式,开创了残疾预防工作新局面。

670份血样

筛查出3个阳性人数

讷河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起坚持产前血清学筛查工作。产前筛查采血670例,共测出高风险23人。经转诊进一步检查,确诊21三体综合征2人,神经管畸形1人。3名产妇及时终止妊娠,有效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在残联组织的持续推动下,如今在讷河,产前筛查已经十分普遍。首次产前检查时,医护人员会向孕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产前筛查的重要性以及筛查的疾病内容,动员其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针对高风险孕妇,在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第一时间帮助其转往省定点医院进行产前诊断,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还要将产前筛查情况统计报表及时上报当地残联组织。

专家技术指导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全力推进残疾预防工作目标进度。“争取不错过每一位孕妇,落实筛查技术规范,不断提高产前筛查质量,保障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是我们的目标。事实上,整个筛查流程下来,我们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单以医院检验科为例,需要确定专人负责,建立采血、分离、贮藏制度,确保筛查血样本质量,并做好登记工作。”讷河市人民医院负责人介绍。

省残联康复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常常会有人问:你们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670份血样就筛查出3个阳性人数,有必要吗?但是,这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有意义了。这有可能是3个先天残疾的儿童,这会让3个家庭饱受痛苦的煎熬,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哪怕仅仅筛查出1个人,我们也觉得值得。产前筛查就是要及时准确地把异常情况解决在产前。我们在婚检建立了第一道防线,产前筛查就是有力的第二道防线,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据了解,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显示,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形势严峻。出生缺陷不仅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日渐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影响着整个国家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的健康质量,也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给家庭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负担。产前筛查诊断、预防出生缺陷,已成为残疾预防工作重中之重。

打开残疾预防成功之路

宣传走在前面

开展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加强三级预防,对于贯彻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探索和创新残疾预防工作模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我省共有哈尔滨市道里区、齐齐哈尔讷河市、七台河市勃利县进入国家试点。省残联在顶层设计之下,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作为,始终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重心下沉、全面动员、依法推进、科学施策,积极做好残疾预防工作。而作为残疾预防的重要内容——三级预防,首先要将残疾人惠民政策宣传到位,让孕产妇及家属在知情自愿的原则下支持配合。

对此,勃利县残联深有感触。

该县残联组织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细则启动试点工作。“以培代宣,是第一步。”县残联负责人谈道。针对残疾人工作者和医务人员,该县开展多次培训,通过培训,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残疾预防体系,建立健全了各级工作组织和各项工作制度,形成残疾预防工作常态化。

“通过培训强化了队伍管理和技术能力,残联各级人员知道和了解了筛查哪些人群、筛查什么、怎么筛查、怎么报告、怎么补助以及脑瘫患儿到哪里接受治疗、什么是高危孕产妇、怎么界定、到哪里做最后诊断、补助又是多少……具体工作人员知道和了解了如何精准落实筛查对象及诊疗措施、如何做好重点人群残疾筛查,等等,同时还要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督导检查到位,总之,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何提高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残疾预防知识的了解,增强全民残疾预防的意识,从而有效减少残疾的发生?勃利县采取了种种举措,将特色宣传走在了前面。

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教育群众积极参与高危孕产妇产前筛查、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残疾评定等行动;在全县所有公交车上通过车载影像播放残疾预防知识宣传片,在县主要干道两侧悬挂标语牌,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广大群众都能了解和重视残疾预防,了解预防残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县、乡、村三级联动,制作发放宣传包和宣传单,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残疾预防宣传展台,在民政婚姻登记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长年设立宣传台,提高群众防残意识,同时告知相关补助金申领方法等。

过去做产前检查动员孕妇做产前筛查,会被认为多此一举,今天,越来越多的孕产妇及家属,主动要求做产前筛查。三级预防,越来越深入人心。

技术服务考核督导

为残疾预防提供强力支撑和保证

据了解,目前我省13市(地)均已实施婚检费用政府买单的政策。如果说,婚前、孕前健康检查是一级预防,开展产前筛查、诊断是二级预防,那么,加强新生儿及儿童筛查和干预,则是三级预防。“加强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新生儿访视工作,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推广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等适宜技术,提高新生儿保健工作水平,对于残疾预防同样重要。”省残联康复部负责人说。

我省3个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开展了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重点干预项目,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其中,哈尔滨市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将遗传代谢病筛查扩大到48种,筛查率始终保持在96%左右。

哈尔滨市道里区积极推动将出生缺陷预防纳入卫生健康重点工作。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立闭环服务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目前,已构建起机构、社区、家庭三级服务网络模式,区卫生中心负责初筛及初筛转介,市儿童医院负责复筛和诊断,康复机构负责精准康复。将残疾预防融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与家庭医生签约同步推进,并邀请专家就残疾报告制度、产前筛查制度、残疾预警制度进行培训,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高。

技术方案和工作规范,是三级预防工作的基本遵循。哈尔滨市道里区成立了技术指导办公室,编制了工作流程。期间,全方位、多层次强化技术培训,提升基层筛查能力。每年邀请参加国家残疾预防技术培训班的省内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实现全区街、镇残联,社区卫生中心、镇卫生院的专职人员及部分高危孕产妇和儿童家长全覆盖。同时,常年开展重点干预人群宣传培训,让高危人群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残疾预防信息和指导。

此外,从制度层面推动残疾预防工作,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实施方案,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开展干预项目工作经费补助对象和基层社区卫生中心残疾预防、精准康复工作制度。将残疾预防工作作为对相关部门、各街道的专项目标,纳入年度考核。每半年对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残疾预防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并及时通报考核结果。

如今,通过科学谋划,强化领导,我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多项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在国家基础上有所突破,联席会议制度、督导评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更是为三级预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体系,成功地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基层群众身边,送到弱势群体手中。